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九十三条 需要解除取保候审的,由原决定机关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送达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应当及时 候审人、保证人。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三条 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不得中断案件的侦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案情变化及时解除监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034.html -
了解详情
监视居住而言,单纯强调侦查需要,忽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或者脱离现实国情和刑事侦查的基本需求。单纯强调保障人权,也是片面的。只有全面了解立法背景,以刑事诉讼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66.html -
了解详情
三种适用对象,这也无可厚非,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作为部门规章却把监视适用对象扩宽为 七种情形,这与《立法法》第八条第五项规定相违背, 过于简陋,无法保障该强制措施有效实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8.html -
了解详情
指定的居所,并未完全剥夺其人身自由。在指定的居所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尚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而如上文所述的监视居住,却完全限制或剥夺了被监视居住人的人身自由,显然与法律不符。 二是增加了办案单位的负担。前文所述的监视居住,办案单位要指派专门人员进行二十四小时看管,有时甚至还要采取必要的加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98.html -
了解详情
,分别给予处理。对于违法情节较轻,不需逮捕,允许再次取保候审的,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对于违反规定情节严重,不 材料或者与其他同案犯建立攻守同盟、统一口径等。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以上规定,如果给司法机关的侦查活动造成了干扰或者增加了困难,或者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361.html -
了解详情
监视居住的方式。根据规定,执行机关可以采用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 》,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4期。 [3]参见孙长永:《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 [4]参见陈建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399.html -
了解详情
监视居住。第一,必备条件。必备条件指符合逮捕条件,逮捕须具备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发生(即有逮捕必要性 。此外,法律规定了以下三种可以采用但不是必须采用的监视措施:(1)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电子监控,以监督其遵守未经批准擅自离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21.html -
了解详情
的具体方法作了列举式规定,例如,执行机关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监控;在侦查期间,还可以对被 的妇女不宜羁押,其又无法提供保证人,也无法交纳保证金,又不具备取保候审的条件。 [4]据统计,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度共办结案件701件,涉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74.html -
了解详情
监视居住高,但毕竟还是不如羁押型强制措施,采取仅仅相对限制自由的措施,仍然可能为被监视居住人提供作案、逃逸等机会和空间。例如,对于社会危险性、人身危险性 截然不同(即后者不能折抵刑期),这对适用住所型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来说,显然有失公平。 三、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化完善实际上,学界既往已对监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电子监控、通信监控等措施与新刑事诉讼法中新增加的 限制人身自由方面与拘留、逮捕差异不大。依据现代刑事诉讼基本理念,采取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必须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在侦查过程中,承担这一司法审查职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