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作为第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旗帜鲜明地采纳登记对抗主义模式。公示并非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没有经过登记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仍然合法生效,只不过不能 台湾的现行法上,对物权的变动虽以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但兼采登记对抗主义。依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动产抵押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地役权等皆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2.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不利于公信原则和善意取得法律制度的适用、教学与普及。第四,违反我国物权变动的债权形式主义模式的内在机理。就不动产物权变动而言,登记是其公示方法,法国民法 三人,而动产物权变动一般没有登记制度,当然不能靠公信制度来保护动产交易的善意第三人,于是才创设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由于《物权法》中删除了《物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95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的,许可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例如设定不动产物权,依照物权公示原则应当登记,但是当事人没有登记。此时虽不能认为当事人之间已经设定物权,但是他们 引〔2〕,课题组书,第103页。「12」参见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下册,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9页。「13」参见前引〔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1.html -
了解详情
。2参见Larenz,Schuldrecht,Ⅱ,S.19f.转引自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页。3参见王利 第6条、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7条。5参见王利明:“论公示和公信原则”,载《民商法研究》第4辑,法律出版社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0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的,许可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例如设定不动产物权,依照物权公示原则应当登记,但是当事人没有登记。此时虽不能认为当事人之间已经设定物权,但是他们 引〔2〕,课题组书,第103页。「12」参见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下册,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9页。「13」参见前引〔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58.html -
了解详情
驳回起诉的裁定依法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以及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裁定等不适用审判监督 出具保证书,并将保证书副本送交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财产担保的,应当参照物权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第四百七十一条 被执行人在人民法院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565.html -
了解详情
承租人收回其出租的场所用于居住或重建。[64] (四)赋予租赁权物权性效力时,公示的重要性 承租人取得物权人地位,则因为物权效力的绝对性,和租赁合同本质上的 。 [62]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99页。 [63][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403.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不批准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反观不动产登记,依民法通说,不动产登记旨在贯彻物权公示原则,以维护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交易安全。也就是说,国家确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 》2007年第3期,第138页;应松年:《行政权与物权之关系研究主要以〈物权法〉文本为分析对象》,《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第6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302.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可以信赖登记簿之记载。表征方式是物权权利体系的核心与枢纽,物权变动公示原则、公信原则均是以表征方式为基点展开的。所有登记物的表征方式均为登记, 登记为物权表征方式,物权变动也应该是通过登记来加以公示,占有与交付不再当然地与物权变动发生关联。《物权法》第24条已然将船舶、航空器、机动车从普通动产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71.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后果,对该受让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这一结果也与物权公示原则的公信力相左。 占有的公信力是善意受让人取得权利的基本逻辑依据,但是其并非是 从而能放心大胆的从事交易,这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66页)。 第二,善意取得制度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