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协调缺乏明确的界定,实践操作中较难把握仲裁和诉讼时效关系。 1、仲裁时效规定存在的问题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间内不向 或采取种种变相方式不予理睬的情况普遍存在,执行工作因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而无所适从,由此造成执行难的现状。 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9.html -
了解详情
但本案的结果是保安败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保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超过了仲裁时效。 现在若问什么是诉讼时效,相信会有很多人知道了。从1986年《民法 因此而遭受损失可是大了。 除立法上的缺憾外,现行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人民法院审理劳动纠纷案件,在于2001年4月30日前,一直适用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20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在原则上,对劳动者来说,所有的劳动争议都以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前置程序。对用人单位来说,两 陈述行为因过了两年的行政处罚期限而逃过行政处罚,而其侵权赔偿诉讼却未过诉讼时效期间,此时,受害人却因侵权人未受行政处罚而无法向法院起诉,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6.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以争议的双方为诉讼当事人,不应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或第三人。在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中不应含有撤销 就《解释(二)》第十二条可知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可以中止。就《解释(二)》第十三条可知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可以中断。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工作制、胡永生的工资构成、加班工资、经济赔偿、经济补偿、诉讼时效、仲裁费等问题,分别作如下分析:一、关于东约厂的规章制度工作制 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 ...
//www.110.com/panli/panli_81418.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工作制、胡锴的工资构成、加班工资、经济赔偿、经济补偿、诉讼时效、仲裁费等问题,分别作如下分析:一、关于东约厂的规章制度工作制及 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 ...
//www.110.com/panli/panli_8140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及被上诉人克扣其工资向佛山市禅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该委认为上诉人的仲裁申请超过法定60日的申诉时效,于2005年10月17日作出 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1、上诉人断章取义,曲解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本案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 ...
//www.110.com/panli/panli_70733.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劳动者原则予以解释《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在司法审判实践中,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从二者表述可知,劳动保障部是采用民事法律理论对劳动法的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37.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六条“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 之规定。而且,伤者在申诉或起诉前,应当作司法鉴定:一可以确定赔偿金额,二可以确定申请时效或诉讼时效。前者的鉴定按一般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13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现行法律规范和司法政策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雇用关系为内容的民事纠纷案件则不受此限。前者只要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某一项提起诉讼,则该仲裁裁决不生效,而不是部分不生效。后者则是以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