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已达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由刑法来调整;而民事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但 使行骗得逞;而民事欺诈行为人一般无须假冒合法身份。此外,受侵犯权利的属性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财物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并未充当经济合同设定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7.html -
了解详情
一、故意自伤、伪装工伤、骗取赔偿行为性质的认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罪在主观方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特征是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 数额的标准,其侧重点显然在于打击非法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而不是侧重于对公私财物的保护。 2000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918.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从而让行为人对过失毁损他人财物的行为和结果负责,这是协调的,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最后,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 的蔬菜全部被别人偷光,同样是对于公众生活安宁秩序的扰乱而不是公共安全的危害,可以以寻衅滋事罪(任意毁损公私财物电闸)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能以破坏电力设备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8.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精神。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因此刑法规定的八种金融诈骗罪无一例外地都必须以非法占有目的作为主观要件。理由是: 开来。占用并非占有。非法占有侵犯了财产所有权的全部权能,而非法占用只侵犯了财产使用权。在刑法上,占有他人财物与占用他人财物的行为性质是有区别的。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0.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对在该场所从业人员丢失、非法占有该场所的数额巨大的财物的行为的定性 在民法上、刑法上未作明确规定,也未有判例可借鉴。笔者在本文中试谈谈对此 的使用价值;既包括行为人个人也包括集团或转归第三者非法掌控、处置公私财产。 对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行为,是追究民事责任还是追究刑事责任? 笔者认为,这要看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56.html -
了解详情
“有形说”、“动产说”、“持有说”、“管理说”等观点的聚讼。理论上的纷争导致了人们对作为盗窃罪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范围指代不明。就本案而言,浦平波所 增加。这一方面侵犯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刑法应适应社会的发展,赋予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以刑法意义。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87.html -
了解详情
“有形说”、“动产说”、“持有说”、“管理说”等观点的聚讼。理论上的纷争导致了人们对作为盗窃罪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范围指代不明。就本案而言,浦平波所 增加。这一方面侵犯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刑法应适应社会的发展,赋予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以刑法意义。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6.html -
了解详情
准抢劫罪必须要有法律的特别规定,法定性是该行为依抢劫罪定罪处罚的前提;(2)行为性质的趋重性。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合法财产权利,客观 迅速逃跑来实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准抢劫罪的定罪条件 要做到对准抢劫罪的准确定罪,就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携带凶器抢夺”。对此,刑法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2.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抢夺、诈骗等方法攫取公私财物,以及挪用、毁坏公私财物或者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上述犯罪行为手段各异,但是其犯罪客体(侵犯的法益)都指向财产权。当然 、专利犯罪及商业秘密犯罪各有1项罪名。从保护的周延性上看,商标犯罪、著作权犯罪以及商业秘密犯罪的刑法规定已基本涵盖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商业秘密权的权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339.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抢夺、诈骗等方法攫取公私财物,以及挪用、毁坏公私财物或者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上述犯罪行为手段各异,但是其犯罪客体(侵犯的法益)都指向财产权。当然 、专利犯罪及商业秘密犯罪各有1项罪名。从保护的周延性上看,商标犯罪、著作权犯罪以及商业秘密犯罪的刑法规定已基本涵盖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商业秘密权的权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4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