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为“绪论”,重点阐述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律关系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集中阐述了关于行政权的组织和运行原则,即调整 作为论证依据或学习榜样。诸如此类的问题,既是一个法理学问题,也是一个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所共同面临的课题。然而,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对宪法与行政法的认识只停留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82.html -
了解详情
、检举权、对严重违法处罚的拒绝权、请求救济权等程序性权利得到确认,而行政主体的公布处罚的规范依据、严格依法调查检查和取证、告知处罚的事实和依据 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了防止有的复议机关借“前置条件”而逃避司法审查,防止有的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借“前置条件”推托救济责任,《若干解释》明确规定利害关系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5.html -
了解详情
力求通过设定一定的范围或者幅度的方式,将有关问题的解决权具体地赋予相应行政主体。如果过于追求所谓明确性和不可更动性,结果可能会影响或阻碍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1990年10月1日至1999年底北京市三级人民法院共执结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案件23533件,双方当事人执行和解的有1178件,占结案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4.html -
了解详情
深入探索的课题,包括:一、行政法哲学;二、行政法制与世贸组织规则的接轨;三、行政组织与行政主体的理论研究,同时关注准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 。马教授还建议修改行政诉讼关于当事人资格问题,提出将原告资格规定修改为“只要公权力主体的行为对相对人‘受法律保护的利益’‘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法律又能够提供有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7.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的目的。在没有相应法律规范规定的情况下,行政主体通过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来创设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利益,是为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 (二 )[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29—130. [7] 罗豪才、崔卓兰。论行政权、行政相对方权利及相互关系。中国法学[J],1998(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13.html -
了解详情
公务员行为都不属于公务行为。这种划分无解释-为什么公务员行使职权必须具备完美性,而行政机关自身却可以发出越权命令。况且,该说对公务员过高的责任要求-凡公务员 动作与公务标志结合而成。这种声明必须足以达到使相对人要相信其代表某行政主体进行管理行为的程度。所谓公务标志是指为使社会识别用于表明具备某种行政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1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主义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对政府来说就是公开自己的行为。行政公开,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了 观念的有机统一。首先,“管理”观念转变为“服务”观念,服务行政在观念上逐渐取代管理行政,随之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从单一管理关系向多元关系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7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是被告。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其执法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是两个诉讼,还是 规范性文件已经被人民法院确认为无效的情况下,对于依据该规范性文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何裁判,也是值得探讨问题。人民法院应该根据该无效规范性文件不同情况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25.html -
了解详情
原告可以是纳税人,也可以是利益受到普遍影响的选举人或者其他公众之一。在美国,行政公益诉讼即所谓的“私人检察总长制度”,即国会通过制定法律,授权私人或团体为了公共 放宽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起诉资格,规定任何公民、法人或社团组织等,在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作为或不作为违法时,自己的直接利益虽没遭受损失,但在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6.html -
了解详情
从根本上遏制这类现象,必须在行政诉讼领域中建立健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社会 乱社会经济秩序的事件层出不穷 市场经济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形式,市场主体对利益追求的内在冲动又往往具有难以遏制的,甚至无法满足的趋向。因此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