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犯罪成立理论体系。这种三阶层体系虽然区分了第一阶段的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与第二阶段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存否的判断,但两个阶段都是违法性的判断。 如杀人罪的故意),才是刑法中的错误论的问题。(28)显然,认识错误与故意是表里关系,对认识错误的处理在于解决行为人对于发生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责任。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与前两点相联系,通说必然不适当地扩大刑法的处罚范围。这主要表现在,客观上完全没有危险性的行为,仅因为行为人的认识错误就作为犯罪来处罚。然而,即使行为人相信 危险性,在客观危险说看来,危险性的判断构造与因果性的判断构造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即在犯罪论上采取了危险性与因果性一元论的构造。这样,客观危险说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包括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和对法律的认识错误。关于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意见,理论上的认识比较一致,只是实践中如何具体把握其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是无价值的判断,属于行为答责性范畴;而认识可能性是非难的判断,属于责任范畴。(注:参见[日]木村龟二:《犯罪论的新构造》,有斐阁1966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2.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认识错误,如将甲物误认为乙物的情形则不探讨。(一)数额认识错误的判断基准对此,我国刑法理论中有主观说和客观说之分。主观说认为,在社会生活 相统一问题,载《法学评论》1985年第2期。 [17] 参见郑立功:论盗窃犯罪中价值认识错误,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8] 参见郑立功: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其不仅发生在结果犯中行为人对于结果出现的机率的判断,而且发生在行为犯中对共同行为人行为出现的机率的判断。 在共同故意中,一行为人对他行为人行为的 符合说,这些不同构成要件间的共犯的错误如果在构成要件上存在重合,则在重合的范围内存在共同故意。 三、违法性认识 按照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概念,犯罪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661.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周延地保护法益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形式化地解释刑法 四要件说对犯罪构成要件是否具备的判断,是一种有或者无的简单化思维。以此为出发点,对刑法问题的 类似案件时,需要考虑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是:从客观上看,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者交付财产。受骗人虽然产生了认识错误,但并未因此而处分财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4.html -
了解详情
加重犯,却仍成立不以行政违反为前提的犯罪。 三、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处理方法 理论上广为讨论,同时也是实践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行为人误以为自己的行为不 自己的行为并不违反相关行政法规的,将对其刑法上的评价产生何种影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刑法中错误论的处理原则。所谓错误,是指行为人的认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48.html -
了解详情
可罚的盗窃未遂。另有学者也认为这种情况属于刑法中的认识错误,但此种认识错误情形应认定为既遂,因为被认识错误的客观要素虽未符合,但是法益侵害已实然 的方法存在问题。[20]对于5,有论者认为,对于携带凶器盗窃,应判断行为人的携带目的,若其主观上是为了犯罪而携带,客观上所带物品也符合法律有关凶器的规定,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63.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性,或者违反了某种行为规则,也不能成为刑法的处罚对象;应当客观地考察违法性,主观要素原则上不是违法性的判断资料,故意、过失不是违法要素而是责任要素; 无价值,有时会因为结果无价值将明显导致不妥当的结论而自觉不自觉地转变立场,如张明楷教授在讨论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问题时指出,A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3.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性,或者违反了某种行为规则,也不能成为刑法的处罚对象;应当客观地考察违法性,主观要素原则上不是违法性的判断资料,故意、过失不是违法要素而是责任要素; 无价值,有时会因为结果无价值将明显导致不妥当的结论而自觉不自觉地转变立场,如张明楷教授在讨论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问题时指出,A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