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正义的寻求”。哈佛法学院的罗斯科o庞德教授于1911年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了接近于进步运动思想的论文《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宣告了一种法的 法体系的形成 我国学者李景禧早在1936年就指出:“欧美近代的法学,是走向团体法,及社会法的途径”。[24]社会法体系的概念最早形成于二十世纪初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22.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理想也就随着退出历史舞台。[27]在为个体主义法律思想划上句号之后,庞德指出新的整体主义法律理想,“我们所听到的法乃是为了维护一般安全,为了维护 ,政治、思想、法律的专制相互配合,导致中国形成了超稳定的宗法制封建社会,个人被淹没在整体的汪洋大海之中,个体意识根本无法萌芽。当中国的封闭状态在近代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9.html -
了解详情
起源或者完成于中世纪。伯尔曼指出:正如封建庄园法的性质一样,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也是商法变化的关键时期。正是在那时,近代西方商法(即商人法)的基本概念和 美〕罗斯科·庞德著,夏登峻译:《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⒆ 转引自覃有土主编:《商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71.html -
了解详情
引述旨在说明,理想法作为一种法的价值,在各个不同民族和各民族不同时代的法文化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层次。在中国,由于传统法思想观念(主要是儒家法思想) 正当性的有关问题。需要指出,这些范畴并不单属于某个法学流派所专有,而是现代法治社会中比较普遍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按庞德的说法,人们发现法律价值的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3.html -
了解详情
个别化指刑罚执行机关根据罪犯具体情况执行刑罚。刑罚个别化思想为近代实证学派所倡导,经过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明确了以下两个观点:第一,适用刑罚 民书局1979年第304页[5]庞德著《法律史解释》美国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3页[6]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43.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就是自然法。实在法只有符合自然法与人类理性相一致,才具有法律效力。否则,是法律的堕落。近代资产阶级立法者亦是基于古典自然法学理论,将其理性价值观贯穿在法典中, 主义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地位;(2)罪刑相适应这一刑法思想在英、美刑法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3)刑罚趋于轻缓。而大陆法系国家,例如德、法、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74.html -
了解详情
是他们的社会契约论和分权与制衡论更奠定了近代宪法的思想基础。 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首推洛克和卢梭。他们从古典自然法理论出发,认为根据人们相互间 其统治方式,并兴起了各种法学思潮和法学流派,尤其是以美国庞德(1870—1964)为代表的社会法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影响不断扩大,反映在宪法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92.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权观念是近代妇女觉醒的思想根源,也是近代妇女形成斗争妇女权利的政治运动的直接导引。{13}4以1791年法国著名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68-69. {9}各国刑法汇编(上册)[m].苏朝宗,等,译.台北:台湾司法通讯社,1980:1988. {10}罗斯科庞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267.html -
了解详情
孙国东,法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人员。 【注释】 [1]此说法受到甘德怀师兄的启发,特致谢忱。 [2]邓先生的这一用语似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 2007年1月3日。 [4]早在1980年代,庞朴先生就提出了他的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参见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载《东西文化与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488.html -
了解详情
会作为一种活的、行动中的法律,在动态司法中体现社会正义的要求。 庞德说:在法制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和近代世界里,对价值 出版社2006年版,第800,815页。 [8]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页。 [9]Inre Winship,397U.S.35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