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 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与被害人权利保护,有代表认为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保护不够,应当健全法制,以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为主,赋予被害人上 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应当致力于资格问题的研究。有人认为公诉的证明标准和量刑标准应当是一致的,因为二者的证明对象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反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63.html -
了解详情
讨论中,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许多基础性问题,如什么是证明、什么是证据、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证明标准问题、证明责任问题,等等。其中,就证据立法而言,我们 一术语,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研究。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规范证据资格的证据规则并不具有贯穿刑事诉讼全程的法律效力。根据《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8.html -
了解详情
在证明标准部分分别论证了程序性裁判中刑讯受害人和检控方应达到的证明标准。在第四节如何救济刑讯逼供可能引发的后果中,以不同的法律为线索全面论述了现有 其中,积极参加各项调研活动,并获得项目资助赴德国马普外国及国际刑事法律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研究学习,带回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1.html -
了解详情
会造成证据的灭失或被告人遭受不必要的羁押。另外,自由证明与严格证明的证明标准也有所不同,严格证明通常要求达到内心确信无疑的程度,因此最佳证据规则是从形式 证明探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康怀宇、康玉:刑事程序法事实的证明方法,载《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 [5]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5.html -
了解详情
一切怀疑,而非根据内心确信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如前所述,根据如此严格的刑事证明标准,即使行为人在实施预备行为的过程中被当场抓获,即使行为人对其预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6页。 [39]赵秉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 [40]前引[39],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5.html -
了解详情
一切怀疑,而非根据内心确信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如前所述,根据如此严格的刑事证明标准,即使行为人在实施预备行为的过程中被当场抓获,即使行为人对其预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6页。 [39]赵秉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 [40]前引[39],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1.html -
了解详情
条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一、问题的再提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一种刑事政策的选择①,从初设之日起就承载了明确的功利目的,被期待实现惩治 被告人面临两种选择:有罪答辩不存在此问题争议无罪答辩不积极抗辩检方举证(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或排除合理怀疑)罪名成立检方举证不力检方承担不利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4.html -
了解详情
条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一、问题的再提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一种刑事政策的选择①,从初设之日起就承载了明确的功利目的,被期待实现惩治 被告人面临两种选择:有罪答辩不存在此问题争议无罪答辩不积极抗辩检方举证(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或排除合理怀疑)罪名成立检方举证不力检方承担不利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51.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刑法应用观念贯穿刑法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活动始终,是对法的价值理念、法律基本原则与刑法适用方法交汇融通的整合。它的理论实践目标在于,在时代变迁、 要比进行理论的论证省力。〔2〕322诉讼方面,典型的适例是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案件事实的结论要求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当这种确定性不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7.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刑法应用观念贯穿刑法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活动始终,是对法的价值理念、法律基本原则与刑法适用方法交汇融通的整合。它的理论实践目标在于,在时代变迁、 要比进行理论的论证省力。〔2〕322诉讼方面,典型的适例是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案件事实的结论要求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当这种确定性不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