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之罪的严重情节,那么,打击面就太宽了。因此,笔者建议,在修订《追诉标准》时,应取消交易被迫停牌这一句,不能将其与情节严重等同,否则,就 对此问题有以下看法:首先,《刑法》第225 条并没有明示该罪主观要件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以营利为目的。 非法经营罪的主观要件不同于《刑法》第192 条的集资诈骗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34.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行为人签定合同的目的这里主要是看行为人签定合同时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 分析案件的永恒依据,我们必须不断发展我们的法学理论,进一步分析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相似相异之处,为司法活动提供更加准确的评判标准,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23.html -
了解详情
层次的概念。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在关于案例的讨论中,焦点集中在抢劫罪是否成立方面。肯定说认为陈伟儿、麦国庆、药材老板陈家 不应对案件处理有影响,只要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债务纠纷,被告人索取债务的行为就不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被告人不构成抢劫罪。 综上,暴力索债行为,由于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方式的规定来揭示,如新刑法第264所规定的盗窃罪,并没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要求,而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 确定的物。如金钱及属于国家规定统一型号,统一技术标准的机器、钢材、水泥等。台湾地区司法机关认为,如以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思,而侵占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9.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通论》,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4)“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证进行骗取财物的行为”;(注:张明楷著:《刑法学》(下), (5)主张以重罪吸收轻罪,但需科学地界定,即以社会危害性程度界定重罪与轻罪的标准。(注:参见:“当前惩治经济违法违纪犯罪丛书”编委会:《当前诈欺违法违纪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19.html -
了解详情
和现在也确实有不少人错误地将刑法中单纯把犯罪数额规定为决定和影响定罪量刑的标准作了绝对性、唯一性的理解。(三)法定刑设置不尽合理刑法对侵占犯罪设置 的法定最高刑则只有15年有期徒刑。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侵吞、盗窃、骗取或其他非法方法,将自己职务上持有的本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4.html -
了解详情
十六条的规定,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的形式合法持卡人利用有效真卡恶意透支。 期限为2个月计算,则2个月内透支10万元还是合法的,如果低于10万元的标准5千元就达到犯罪的标准,显然不合理。故目前关于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起点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41.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类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各地做法不一。一种是以票面金额作为数额标准,按照票据诈骗(未遂)处理;另一种是以预先取得定金、中介费等费用作为数额 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该《纪要》明确指出: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同时,《纪要》就认定金融诈骗非法占有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1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形成必须以多数人在支持正常生活的要求之外拥有更多的剩余财富为前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经济犯罪的描述,充分说明了经济犯罪是建立在以非法手段 ,城市的生活方式、经济关系不断向农村地区进行渗透。社会进步以城市化为重要标准,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如城乡空间不正义、城乡融合引发的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637.html -
了解详情
得出以下结论:在诈骗行为和盗窃行为交织的时候,可以将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是否由其处分行为所导致作为犯罪行为定性的标准之一。 关键词:诈骗罪 盗窃罪 处分行为 诈骗罪和 是结果,它实现了财产在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的转移,使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最终得逞。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1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