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382条的规定 刑法第382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第二款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 。 (二)贪污罪的犯罪客体及立法意图 以上说明,要评价贪污罪犯罪主体的设定是否合适,说明贪污罪主体如何设定才具有合理性,就必须从贪污罪之犯罪客体设定入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3.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在同样的场合则不构成犯罪;同样,该条第2款规定的隐瞒境外存款罪的主体也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有同样行为的,不构成犯罪。对国家工作 案件本来是一种纯粹的不作为犯罪,但规定了舞弊后,司法实务中还要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等作为方式,否则就不构成犯罪,事实上行为人没有舞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39.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的人;有的犯罪构成还要求是特殊的主体,如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等。比如贪污罪、受贿罪,其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程序来决定。其他法律责任,则不是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决定的。确定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主要是国家审判机关的任务,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公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份而影响到犯罪是否成立或者刑罚轻重的犯罪。身份犯可以分为法律身份犯和自然身份犯,法律身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获得的身份,如国家工作人员、军人、被告人 特定的身份才能单独构成的犯罪,如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可能单独构成贪污罪;非真正身份犯是指由于一定的身份而影响刑罚轻重的犯罪,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2.html -
了解详情
干股问题。实践中,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干股以受贿论处的分歧不大。两高《意见》在此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收受干股是否需要经过登记才可以认定? 上交问题。《意见》对收受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的行为,区别两种情形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意见。第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308.html -
了解详情
到行为人对其行为自然属性的认识。例如,行为人在盗窃时,无论他是否认识到他是国家工作人员,都不会影响他认识到自己在盗窃。也不会影响到 应当成为故意的唯一明知的内容[28]。还有个别论者认为,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29]。 如何科学评价上述种种观点?我们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制止,则属于不能为而不为就不构成行政不作为。 4.违法的行政不作为是否包括程序上和实体上的不为 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界定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学者 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公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30.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工作人员,按照相应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他们已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他们中的一少部分人利用在任时的余威,在退休后仍大肆敛财,一旦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 签名,再报纪检委备案。已卸任和退休的原国家工作人员仍按上述程序办理,但卸任、退休后申报5年,5年后是否还申报由所在地县一级纪检委决定。村民委员会等集体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78.html -
了解详情
行贿;二是看协议的存放处,如协议存放在国家工作人员处,就有可能是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了对方的行贿;三是看协议内容的履行情况,如在协议履行过程中, ,在一般情况下同样适用区分受贿罪中是否取得财物的既、未遂的标准。 《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和意见》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58.html -
了解详情
做出是否符合法定立案标准的判断。从此角度上讲,针对犯罪展开的事后监督的初查也是权力制约权力的法定强力制约措施。职务犯罪主体一般是国家工作人员或 初查案件包括初查要案由检察机关决定。199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案要案查处工作的通知》规定,对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线索的初查按照分工经院党组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