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的一种处置,只要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承诺的内容和方式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也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可行性,就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 。应当意在提倡,只有必须才是法定义务。 《婚姻法》第4条所规定的忠实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律义务。夫妻一方以此道德义务作为与另一方进行交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476.html -
了解详情
夫妻双方均作为债务承担的主体,坚持保护交易安全,避免夫妻串通逃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但是《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的规定立法本意侧重于保护债权人的 ,但婚姻关系仍然存在,基于婚姻关系而互相负有的协作、救助义务并不消失。故而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分居期间为履行法定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为维持日常生活所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51.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律上没有拘束力,它只不过是男女双方将来缔结婚姻的事 先约定,因此,一旦一方违反婚约,不能要求毁约人承担违约责任。 尽管,我国并未在立法上明确婚约, 人双方都有权要求退还因准备结婚而相互赠送的礼物;但婚前赠品(为夫妻一方在婚前送给另一方的赠 品,无论其习惯名称如何,都称为婚前赠品)则应适用关于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572.html -
了解详情
只需确认夫妻一方有法定违法行为而直接导致离婚的,就可以认定。 三、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修正后的《婚姻法》的 安宁,而且冲击了法律所保护的婚姻家庭制度,这实质上就是对法律的破坏和违反,因而第三者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3]。也有很多学者主张离婚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1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互相转换。如法国民法典第296条规定:在与离婚同样的条件下和情况下,应夫妻一方的请求,得判决分居。第307条规定:在分居的一切情况下,分居得根据 ,如美国纽约州家庭法第463条、澳大利亚家庭法第50条等。笔者认为,在我国家庭婚姻法中应采用司法别居及协议别居。司法别居由人民法院依有关法律规定,对确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14.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以同居权利来表示会更为科学。 我国在1980年颁布了第二部婚姻法,这部婚姻法也没有明文规定夫妻间的同居权,但这并不等于我国法律不承认夫妻间的同居权 给付的判决对违反义务方不能强制执行,但可以考虑用下列方法间接执行:如主张权利方得以提起夫妻离婚之诉,也可免除主张权利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扶助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10.html -
了解详情
是,有人认为,离婚损害赔偿适用的条件之一就是夫妻一方的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夫妻间的离婚,如果双方离婚不是因为违反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所致,则不 方的举证责任,其结果可能导致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形同虚设。 总之,离婚损害赔偿是婚姻法中的特别规定,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件,不能泛泛适用一般民事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11.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不具有侵权行为之要件,而离婚本身即为构成损害赔偿之直接原因。例如由于夫妻一方被判处三年以上徒刑或虐待他方配偶之直系尊亲属而离婚时,对他方配偶 。对这种损害,最早规定的是1907年瑞士民法典。以后,1920年北欧诸国的婚姻法,1931年的台湾民法,1941年的法国民法典等都有规定。如《法国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686.html -
了解详情
离婚损害赔偿。事实上,婚姻法列举的离婚损害赔偿的这几种情形,与该法在总则中首次增加的四个禁止性规定是相对应的。因为夫妻任何一方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 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方式 《婚姻法解释(一)》第28条明确规定了离婚赔偿方式包括两种:一是物质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2146.html -
了解详情
以夫妻名义居住在一起,共同生活,笔者认为这已经构成了事实婚姻。 这意味着,夫妻一方有外遇,有第三者插足的现象本身法律难以约束、调整,甚至是根本就管 或者与过错方建立事实婚姻,则构成重婚罪。 这意味着,合法婚姻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婚姻法在小三问题中捍卫自己的人身、财产利益, 还可以通过刑法对重婚罪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6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