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效的判决、裁定,检察机关无权抗诉。这就使检察院的抗诉权,不是完整的抗诉权,只是产生于审判监督程序的“事后”抗诉权。《民诉法》第185条确认的 可以从改革再审事由入手,确立再审之诉制度,即民事再审程序的提起交给当事人根据再审事由来启动,完全取消公权力对私权的侵入,褪去我国民事诉讼中长期固存的超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0.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担心也是当前一个重大误区。(1)关于既判力-不针对审判监督程序的约束力。既判力理论与申诉再审程序并无冲突。既判力理论是终局判决具有的约束力。 ,把“补台”的责任变为了“拆台”。应当正视,我国的再审制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尊重当事人诉权的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问题,不加区分地把新证据作为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8.html -
了解详情
。(3)、在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生效后,执行程序的发生取决于权利主体是否提出申请。(4)、审判监督程序的发生同样离不开当事人的申请,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 甲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乙退回该承包地给甲。甲是土地承包合同的合法承包人,而乙是土地的实际经营人,但乙是没有承包该土地的主体资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599.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作出监督,是不符合民事关系的性质和审判规律的。关于发动再审的主体和程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陆法系国家以及美国允许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从而对有明显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实行四级两审制,迄今为止,也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要将两审终审改为三审终审,所以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不是要增加审级,而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96.html -
了解详情
24 日第二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其中主要涉及增加诚实信用基本原则、细化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调整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增设专家证人制度、明确二审程序 的进一步分类,是以案件类型和性质之差异为出发点的,体现了程序范本与程序便捷之间的关系;而一审、二审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层次划分以及上诉审模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687.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2007年3月)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解释的主体、权限、程序等。根据这些规定,除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者决定。三、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然而,哪些属于诉讼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1.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违法行政活动侵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谋求权利保护,纠正违法行政。现代型诉讼的内容往往涉及政策论争,导致审判范围及深度的不明确。特别是对于不通晓行政 中对该领域的监督与引导,对于公民的权利保障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授益性行政,包括行政许可等几乎所有给付行政。行政程序的法理要求行政主体必须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8.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一种特别救济途径,但申请再审不是基于监督权,所启动的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判监督程序[5];当事人向人大、政法委等其他党政公权力机关的投诉、 的部分主体或/和客体作出裁判。然而,这些在判断权利的审判程序中被狭窄的裁判对象排斥在门外而未能一次解决的主体或客体问题,却遭遇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801.html -
了解详情
von Polizei und Staatsanwaltschaft im Ermittlungsverfahren,ZStW106(1994),S.626.转引自吴耀宗:《警察在犯罪侦查程序的角色与权限之再思考》[A],载台湾《警察职权法制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版。 [9]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0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范围大,不利于实现限制行政强制措施,公民也不易识别,监督也缺乏针对性,而且易导致主体间权限冲突,包括积极冲突(如重复实施等)和消极冲突(如 即选用听证时不需要说明理由,在没有选用时需要说明理由。 ⑵建立听证制度需要明确的内容。听证程序的主体应包括听证组织者、听证主持者、听证当事人等(包括以上主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