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相联系。如果把它直接放入某一特定领域作为判断性的标准,则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反映论,正如列宁所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 。因此,建议证据立法尽快完成,真正建立起以高度盖然性为基础内容的法律真实证明标准。 参 考 文 献 [1]赵建平,证据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13.html -
了解详情
第95-97页。 (((( 参见(德)汉斯?普维庭著,吴越译:《现代证明责任问题》,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109页。 (((( 参见王锡三译 政法学院1987年印行,第160-164页。 (((( 代表性观点如李浩:《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再思考》,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参考文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7.html -
了解详情
有局限性的。 首先,由于历史的检验通常意味着真凶再现、被害人复活等确实无疑地证明死刑裁判错误的事实、证据的出现,[10]而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很偶然的 相互矛盾的内容。[11] 我们不应再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了引以自豪的证明标准,而放弃在相关程序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的努力。[12]为了最大限度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0.html -
了解详情
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庭对于被害人的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其五,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自诉人作为犯罪的被害方,一般情况下是被害人,在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 ,另一方面为裁判者提供裁判的尺度以尺量刑。结合量刑的特点,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体系可以分成如下两个层次: 其一,不利于被告人的罪重量刑事实。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71.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标准;自由心证;主观确信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一、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共通性主观确信 无论是源生自由心证的大陆法系,还是以陪审制和大量证据制度 之主张事实审理者形成的确信度恰高于0.5,[10]即:当审理者对承担证明责任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形成的确信度小于或等于0.5时,被告胜诉;大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查清;所谓犯罪确实是指作为定案根据的每一个证据都必须真实可信,具有证明力;所谓证据充分是指犯罪构成事实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 刑事公诉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刘树造、王雄飞.论刑事证明标准及对公诉工作之意义[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1). [4]樊崇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820.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重要因素。[vi]法院追求事实真实也好,追求法律真实也好,总有一个评价标准,对事实真实,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在何种程度上为法官所接受并作为定案 》,238页,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2004。 [viii]参见王学棉著:《证明标准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中心》,210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200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201.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强化公诉职能提高公诉效率,有利于促进庭审的实质化和对抗性。 一、我国公诉证明标准的现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1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 的亲身感受,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真诚地相信犯罪嫌疑人实施了被指控的犯罪。证明过程作为主观思维过程,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心证,排除了任何合理怀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36.html -
了解详情
有可操作性,也容易为当事人所接受。 所谓法律真实,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证明过程中,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应当符合刑事实体和程序法的规定,应当达到 排他性以及司法人员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的内心确信结合在一起,构成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支持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统一观点的学者,反映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30.html -
了解详情
和可信度的话,那么当负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举证达到了51%,便完成了他的证明责任;相反,当负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举证未超过50%,便要承担败诉的结果 。在《民事证据规定》于2002年实施之前,我国三大诉讼法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即在刑事、行政和民事诉讼中都采取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2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