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规定上一些关键表述不够具体明确,含糊笼统,界限不清。例如刑事诽谤与民事侵权的界限是什么,自诉与公诉的区别在哪里,诽谤诉讼中证明与推定的关系如 的充分阐述,在此不再讨论。⒆置于中国的法律语境下,这种倾斜保障批评权的制度立场除了基于一些现实的考虑之外,还有宪法上的依据。 在宪法意图中,批评权蕴含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0.html -
了解详情
对司法干预的问题。法院判决的依据是法律,如果仅仅因为社会舆论的呼声而改判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许霆案中,既然原审的定罪和量刑都得到了认可,为什么不维持原判 的专家,他们的意见未必就是正确的(53);重审许霆案,是完全走了正常的法律程序,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54)但专家学者的观点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4.html -
了解详情
的酌定情节与一般的酌定情节。 1。决定量刑基础的酌定情节 决定量刑基础的情节,是指在定罪的基础上,决定裁量刑罚基础的情节。某行为被认定为犯罪 之后,进入刑罚 就会被认为不公正。这种量刑常例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就是这类情节,这样的情节形成了量刑常例,其他情节都是在该常例的基础上起作用。也就是说,量刑的从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59.html -
了解详情
沉默),但是,其意思却绝非止于开口说话;相反,其实质上强调的是被追诉人交待了什么。因此,如果一个侦查人员获得了被追诉人辩解就宣称拿下了口供, 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中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454.html -
了解详情
例外为由容许传闻,仍然有可能导致被告人对质权的侵犯。那么,究竟在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容许传闻才不会导致对被告人对质权的侵犯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其发布的 主要是因为:第一,对质权是公开审判原则的有力保证。在对质权不能获得保障的情况下,警察秘密地询问证人,并以此作为对被告人定罪的依据,这实际上和秘密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4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保障的功能,但是在中国司法实践中,逮捕成了定罪的预演,与此相对应,取保候审在实践中则常常预示着法院准备要对被告人适用缓刑。上述例子表明,以西方 价值判断的范畴,与事实本身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从逻辑上讲,对事实的描述最多可以得出是什么和为什么,但却难以得出应当怎么办和是否具有正当性,因为价值判断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13.html -
了解详情
法益的要求,在个罪个案中进行具体判断。例如,不管行为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基于业务而事实上管理、控制、经手公共财物、公款。[50]就贪污罪、挪用公款罪 具有职权性,认定是否符合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两者细微区别仅在于从事公务的依据不同。前者来源于原国有单位的任命、指派、提名、批准,而后者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124.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犯罪动机被社会一般人理解或者宽恕时,行为人的有责性便会明显减少,从而成为从宽处罚的依据。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矛盾激化引起的故意杀人犯罪,恰恰是犯罪人的 是否还包括邻里纠纷、劳动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管理失当引发的纠纷等?进而,民间矛盾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前所述,《意见》把婚姻、家庭、恋爱、邻里等引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069.html -
了解详情
外延大。主观恶性不仅包括罪过,而且还包括犯罪的动机和目的以及犯罪前后的表现所反映出的犯罪人的恶性。罪过是定罪的依据之一,侧重反映犯罪人在主观方面的社会 出一个人为什么会再次犯罪这个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反社会性或反社会人格的概念给予了正确的回答。目前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反对将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的依据,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572.html -
了解详情
了广泛赞誉。或许我们还应思考,那个售票员的怨气与仇恨从何而来,是什么使公交车刹那间变成了一个残酷的丛林。 (编者注:案件排序根据起诉或判决时间 秘密性的依据是其供述银行应当不知道\机器知道人不知道,符合构成盗窃罪秘密窃取的客观要件。 (发贴时间: 2009-5-22 11:29:50)许霆盗窃案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3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