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民事诉讼法 【出处】《现代法学》2010年第6期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理论一直以来以中立证人观规定、理解证人,也以证人与 在诉讼中不可能陈述对自己不利的证言,故此不能以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12}。尽管随着社会民事诉讼观对自由主义民事诉讼观的全面取代,学者和部分国家的立法开始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96.html -
了解详情
的。同是一种证据,由于分类的标准和角度不同,其类属也不完全相同,具有多重性。在司法实践中,最高法院2001年《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7 即使为传闻证据,如果经过法庭调查,并给予当事人质证的机会,使法院能够形成正确的心证,也可以作为证据采纳。 我国诉讼法及司法实践中,并不一概排除传来证据(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999.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的不同,可把其分为两大类:待证事实分类说和法律要件分类说。 (1)待事实分类说 这类学说总的特征是根据待征事实证明难易来分配举证责任。具体而言 灭失。诉讼中,让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当事人从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中获取利益,显然有悖于民事诉讼目的。为实现程序正义,更好保护善意方利益,在这类行为发生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92.html -
了解详情
有无行为能力无法形成心证,法官将判决哪一方当事人败诉。 二、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与有效 法律要件分类说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指导法院分配证明责任的主流学说。法律要件 的特征,而是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特征。只要对是否存在这样的特征产生怀疑,就必须排除适用第104条及以下几条的规定,因此,这样不利于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28.html -
了解详情
有无行为能力无法形成心证,法官将判决哪一方当事人败诉。二、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与有效法律要件分类说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指导法院分配证明责任的主流学说。法律要件 能力的特征,而是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特征。只要对是否存在这样的特征产生怀疑,就必须排除适用第104条及以下几条的规定,因此,这样不利于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1.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事实包括犯罪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该犯罪行为是否为被追诉人所为两个方面。在民事诉讼理论中,主要事实也被称为要件事实,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引起某些权利发生或 的前提条件(要件事实/法律要件)是否具备。[15]法律一般会预先规定某类法律行为或法律关系的特征及构成要件,经法院判断,当某一行为具备法律规定的特征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0.html -
了解详情
的所有证据进行全面衡量,以决定它最终是否具有证据能力。 【关键词】民事诉讼;秘密录音;分类;证据资格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一引 言 2001年12 日施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个新的司法解释后,邵阳市法院采信录音磁带作为证据而审结的首起民事案件。根据新的司法解释,当事人如果要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83.html -
了解详情
对它们进行类型化研究;正是在对现代各种调解制度的分类研究考察中,才能做到对各种调解机制的功能以及制度构建特征有具体的把握和了解,也才能认识到现行各种 型立法相适应。回应型调解是民事诉讼进入现代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后出现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当事人自主实施诉讼行为,法官参与到当事人自我交涉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类。德国证据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证明方向,单个证据证明案件的范围,根据以上标准,德国在理论上将证据分为两种类型:①主证和反证。主证是当事人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 实践接受。如,测谎证据,尽管目前还没有被刑事立法认可,但是,测谎证据在民事诉讼和刑事侦查中,已广为运用。只要测谎证据的准确率不断提高,测谎证据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57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各种证据进行归类,具有相同特征的为同一种类。证据的分类分为学理分类和法定分类。我国民事诉讼法依据各种证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内容 的决心。民事诉讼中作伪证,提供伪证,毁灭证据等行为,其危害的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司法权威,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判,论其社会危害性及主观恶性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