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我国《劳动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 为准。这也就是说,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不相一致时,劳动合同的效力应当高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正如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一样。这样做可以避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0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逻辑结果。既然劳动关系非通过劳动合同而是通过用工建立的,那么劳动合同的效力就不能影响劳动关系存在与否;因事实行为而建立的 意义,因而也不需要再行解除和终止。反之,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远离工作岗位来结束劳动关系,不需要遵守诸如提前三十天通知通知用人单位等规定。显而易见,这种把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22.html -
了解详情
来恢复原状,在客观事实上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和不可复原性,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劳动合同的效力,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有非常重要的技术层面的操作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说, 这类似于将一幢房屋一次推倒(本来并没有必要完全彻底推倒,或者有些部分是没有必要推倒的,它并不妨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某些人反而是有重大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861.html -
了解详情
与社会保障中心,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劳动者),即使争议的客体是社会保险金,但是只能按照行政争议解决途径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2.因住房 规定 第三十五条 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效力,应当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29.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也就是说,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劳动合同的效力无关,但却与劳动合同的成立有关,对口头劳动合同纠纷,可分别情况具体处理:(1)当事人双方对 ,其效力如何认定,许多外资企业在订立合同时,虽然采用了书面形式,但其使用的语言文字却不同,由此引发了纠纷。这类纠纷主要表现在: 一、外企的中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55.html -
了解详情
等到三十日的期限满后才向用有单位提出办理相应的离职手续,这就给预告期限内的劳动合同的效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劳动者看来提出辞职报告之日即是劳动合同 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为自己牟取不正当利益,从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调和劳资双方的利益,劳动法用二个条文对商业秘密问题作出了规定,即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223.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作用。实践中,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直接涉及劳动合同的效力、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得失和权利的 伟主编,第293页,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04年2月第2版。 ④《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第29页,2004年第三期。 ⑤《劳动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89.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表示不真实,即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或意思表示有瑕疵。(2)可撤销合同须由撤销权人主动行使撤销权方可撤销。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主张撤销,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市场的基本正常运转秩序比强调国家权力的过分干预更为重要,从长远来看,应将一部分劳动合同效力的选择权赋予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在这一方面,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412.html -
了解详情
,二者的区别在于非以为违法行为之法律行为为无效,不能达其立法目的者,为效力规定;仅在防止法律行为事实上之行为者,为取缔规定(也即管理性的强制性规定 书面形式的规定并不是一个效力性规定,而是一个管理性的规定,违反该规定而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不引起劳动合同的无效,没有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也是依法有效成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83.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认识,颇有争议。笔者认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不应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理由如下: 首先,竞业限制是法律为保护用人单位的 下,用人单位已经支付了竞业限制补偿金,并就其违法行为对劳动者进行了赔偿,劳动者的权利也得到了救济,劳动者当然也应该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综上,在用人单位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