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救济。 【关键词】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否定性法律后果;程序性救济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司法者在审判活动中侵害当事人诉论权利的 判决的无效,因此我国民诉法的概括性规定并没有揭示民事诉讼的本质和规律,也未反映司法实践的实际要求,这是我国将来修订民诉法时所必须注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6.html -
了解详情
一项基本原则得以确立。如前所述,检察官介入民事诉讼的目标模式是因不同的司法制度而异的,它具有动态性和变化性。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 的规范,深挖其内涵,展示其充分的外延,应当被视为民事诉讼相关立法技术的基本准绳。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规范显得较为简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证明对象,这有助于诉讼活动依循正当的法律程序进行。例如对申请回避的事实、法院违反公开审判制度的事实和审判组织不合法等事实进行的证明,限制了法官 价值的重要论文也很难见到。我国目前学术界也未能解决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研究的实质性问题和主要问题,包括证明对象范围澄清和具体内容的审视。 [5] 有广义说,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4.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即主张某种权利成立或者某个事实存在者应提出证据证明之。与民事诉讼制度不同,有学者认为,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举证责任是由双方当事人承担完全的 613页。 [4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同时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0条即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9.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过程中,由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阙如,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要想得到补偿,途径一般只能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来进行赔偿 保护,同时也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 我国现在一些地方法院已经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在福州,遭到犯罪行为侵害但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生活困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9.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地说,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框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尝试。9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一批具有理论深度的论文和专著,标志着我 。世界各国对和解、仲裁等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的研究都在与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同步进行。面对我国司法资源紧缺与案件数量剧增的矛盾,欲保持程序设计与制度运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8.html -
了解详情
,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并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①,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 责任,弱化司法机关尤其是法院的举证责任,是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在一定时期的民事审判过程中,法官包揽诉讼的职权主义气氛较浓,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11}。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举证责任转移说的观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占有支配地位{12}。举证责任的单一说对于推广普及举证责任概念不无裨益,但是,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5、6章.)等等。 [4]举证责任应特别注意区别于主张责任在采辩论主义的民事诉讼制度之前提下,主张责任是指当事人在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应提出证据证明存在法定情形,法院方予准许。 以上两条文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规范中对疏明对象作出的少有的明文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出于实际需要,为了正确适用 时间和法定空间为基本要素。[11]民事诉讼的程序各阶段间具有循序渐进的关系,各阶段之间有前后递进的逻辑顺序,其相关的各项制度亦应当与此相适应。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应当对其处以相应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处罚。二是程序性制裁,即对于违反公开审判的有关规定而认定的证据或者其他诉讼结果,应当重新认定。 2.建议 》的说明. [2]赵晓敏.谈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贾国斌.关于对审判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4]刘本燕.司法公正与公开审判制度改革. [5]徐继敏.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3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