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违背。纵观我国现行刑法典总则部分,与德国、日本等国刑法典不同,没有间接正犯的直接和明确规定,只有第二章第一节对故意犯罪的规定,可以使人依稀联想 国迈进的历史阶段,执法者和广大国民法律素养良莠不齐,本着务实的科学态度,刑法典对间接正犯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尽量作出详实和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事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853.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对于间接正犯的概念在本文中应采广义概念,即利用者本身不直接实施完全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利用他人为工具,实施犯罪的情况。因为本文中不仅讨论了间接正犯 通常正犯之故意无异。”⑧其正犯的故意与其他正犯的故意是相同的,所以也会出现间接正犯的错误是否阻却违法的问题。二间接正犯之错误的概念所谓错误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3.html -
了解详情
,有使被害人死亡的高度可能性的,肯定杀人的间接故意并无不妥。这主要是因为盖然性认识的有无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认识之有无属于显性事实,较为容易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7. [22]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3. [23]约翰内斯韦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7.html -
了解详情
性与违法性这两个阶层都是纯客观的判断,所有的主观要件如故意与过失都是留到有责性阶段进行审查。与此对应,在对责任的理解上,早期刑法学者将其界定为行为人 的矛盾,否则的话,按照犯罪实施支配理论,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人就是正犯,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一样都是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情形,两者的区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为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15.html -
了解详情
性与违法性这两个阶层都是纯客观的判断,所有的主观要件如故意与过失都是留到有责性阶段进行审查。与此对应,在对责任的理解上,早期刑法学者将其界定为行为人 的矛盾,否则的话,按照犯罪实施支配理论,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人就是正犯,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一样都是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情形,两者的区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为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01.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的侵权活动中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三、间接侵权理论在美国判例法上的发展 (一)SONY案与间接侵权责任 在版权的间接侵权责任方面,比较有 或者知道已经发生实际侵权行为,并不足以令传播者承担责任。正如SONY案最终没有认定故意引诱,尽管录像机的生产商知道这种设备能够用来侵权。此外,为消费者提供技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043.html -
了解详情
若将乙的行为解释成帮助行为,会产生对帮助犯概念的解释困扰。对此,只要将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的解决方案略一比较,即可看出明显差别。在间接正犯 38] 总则虚置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最高法院完全无视总则第25条共同犯罪只能是共同故意犯罪的原则性规定,在《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04.html -
了解详情
已等同于故意。而在我国刑法中仅有故意与过失之分,所谓重大过失与轻过失亦只是学理上的分类而已,并无实际意义。 二、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罪过形式之价值分析 从 条,对此基本沿用了原来的立法本意,即,由于第三人不是获取商业秘密的直接责任人,因此,第三人主观上必须是明知,才构成犯罪。[3]这里,立法机关显然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83.html -
了解详情
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行为人不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而是利用不构成共犯的第三人实行犯罪的情形。共犯即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间接实行犯与共犯之间的 ,其间不可能发生共同犯罪关系,利用者成立帮助犯也就无从谈起。而这正与间接实行犯的构成要件相吻合,应成立间接实行犯。第二,对无责任能力者进行唆使或者帮助,如论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3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水平、业务技能并不是难以想象的那么差,办理本案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就不会出现原案被追究或者逃避法律制裁。当然,徇私枉法案件比较复杂, 间接证据定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树立间接证据重要性的意识。直接证据虽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但如果不与间接证据结合,案件的认定就比较困难。只有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