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1)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这种心理 ,排除障碍,积极追求或是努力阻止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意志因素的不同,是两种故意区别的关键所在。 (2)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69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罪过所包含的两个环节分别被称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以故意犯罪为例,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认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30] (三)心理学视角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学者们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别。有学者发现,在司法实践中,陪审团总是倾向于采信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0.html -
了解详情
果中,多个原因行为的结合具有偶然性,但这些行为对损害结果而言并非全部都是直接或者必然地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其中某些行为或者原因只是为另一个行为或者原因 结合的区分 对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首先可从时空统一性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在直接结合的情况下,数个侵权行为人是在同一时间,既没有共同故意,也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54.html -
了解详情
好时间的结合来区分多个行为的结合,进而区分“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进一步说,当数个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的行为人行为偶然竞合,同时发生,产生 人,其单独行为都足以给受害人造成损害,所以这些行为结合程度非常紧密,为“直接结合”。据此,“累积的因果关系”以及“结合的因果关系”③中数个行为人所实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040.html -
了解详情
好时间的结合来区分多个行为的结合,进而区分“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进一步说,当数个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的行为人行为偶然竞合,同时发生,产生 人,其单独行为都足以给受害人造成损害,所以这些行为结合程度非常紧密,为“直接结合”。据此,“累积的因果关系”以及“结合的因果关系”③中数个行为人所实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188.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的区别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 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以直接故意杀人论处。由于行为人不属于法定的犯罪主体、不负刑事责任,他们只是教唆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36.html -
了解详情
明知砍断缆绳 丙必然死亡 所以也构成直接故意 2、甲在某火车站候车时 公文包被盗 于是在候车室到处寻找 甲在乙的身边发现了与自己的公文包极为相似的包(此时乙 杀死乙 误以为丙是乙而开枪 丙被打死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既遂 对于丙的死亡 甲是直接故意 而非间接故意 4、甲欲杀死乙 得知乙在值班室 便放火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363.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为,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 请托人财物的行为。这种类型的受贿罪又被称之为斡旋受贿罪。直接受贿型受贿罪与间接受贿型受贿罪的区别在于,直接受贿型受贿罪的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996.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直接或者必然地导致损害后果发生的行为,其中某些行为或者原因只是为另一个行为或者原因直接或者必然导致损害结果发生创造了条件,而其本身并不会也不可能直接或者 条件,故综合来看,本案中,朱海林与摩托车驾驶人并无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双方无共同的意思联络,其行为应属“间接结合”,两人并不构成共同侵权,相互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748.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直接或者必然地导致损害后果发生的行为,其中某些行为或者原因只是为另一个行为或者原因直接或者必然导致损害结果发生创造了条件,而其本身并不会也不可能直接或者 条件,故综合来看,本案中,朱海林与摩托车驾驶人并无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双方无共同的意思联络,其行为应属“间接结合”,两人并不构成共同侵权,相互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5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