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学者认为,“谁主张,谁举证”不是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因为在民事诉讼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仅仅是对提供证据意义 能力辩认的国家机关来判断并加以否定。因此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虽然被告有主要的举证责任,如果因起诉期限的延误,而造成证据之丧失,亦不应判定由被告承担败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52.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重新鉴定的,对已死亡被害人确定继承人的等等,在单纯的民事诉讼中,公告、鉴定等期限是不计算在审限内的,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因刑事优先,在刑事审限内并不 诉讼证据制度的一项完善,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中应按照该规定来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自认的法律后果、举证时间、新的证据的范围,并依照优势证据原则审查判断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6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是诉讼制度不健全条件的产物,现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是完善证据规则的必然要求。《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不再将当事人提供的 听取审判人员说明裁判理由,有利于检察机关进一步判明裁判的合法性。然后根据需要在调查中可以采取询问、查询、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勘验、鉴定等手段,但不能查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618.html -
了解详情
于2008年底出台了关于适用民诉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审监解释),对新民诉法的相关规定作了进一步的澄清和明确。至此可以说一种以规范但限制[1 (6)项,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以下所列为民事证据若干规定的条文)依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裁决(第17条)、延长举证期限的决定(第36条)、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6.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审判实践中,一些当事人往往出于自身原因未能在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 形成完全是原告自身原因所致,理应由原告承担。 2、关于新的证据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四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52.html -
了解详情
。不过,客观事实说近年来不断受到质疑。反对观点认为,民事诉讼主要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其承担责任的方式主要是财产责任,证明标准不必达到与刑事 德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的举证责任依法由保险人承担。[24]2008年1月1日经大规模修订后施行的新《保险契约法》延续了此规定。[25] 事实上,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10.html -
了解详情
,以与之相适应。另外,对从民事调解程序转到审判程序的案件,还应当对该案件再补交剩下一半案件受理费及之前调解程序所涉及的相关必要 》,《法学研究》1989年第5期。 [13]参见:佚名著《论民事诉讼中的调审分离》 载//lunwen.lawtime.cn,2006-10-26。 [14]转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3.html -
了解详情
,刑附民案件中被告人的举证期限问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被告的举证期限为30日, 限度地弥补被告人赔偿能力有限问题。 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法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使人们正确理解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3.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先用权,以尽量降低损失。 二. 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与应对探讨 方法专利权一向被认为是维权困难的专利权,因为一般情况下,专利权人很难获得 中的相关规定。这种做法,很容易被部分专利权人作为以“不合理”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的“合法”手段。在此情况下,拥有某种产品的方法专利的专利权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163.html -
了解详情
强,举证不及时。有证据而故意不在规定举证期限举证,理论上的证据突袭在基层民事诉讼中其实并不多见,更多当事人是不清楚自己需要哪些证据才能支持自己的 了相关部门、组织调取证据却遭遇闭门羹,从而无奈申请法院调查,但相关材料并非有保密需要或需要特殊的审批手续,需要由法院调查取证,另外一些部门公众信息查询费用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7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