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时间等大都未作表述,没有体现出法院审理案件的完整过程,使当事人不能清晰地了解审判全过程;二是超审限严重却不作任何解释。有的二审民事判决书中 堂堂正正,败诉者输得明明白白。 (四)正确引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人民法院制作民事裁判文书引用法律及规范性文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明确引用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38.html -
了解详情
取证的范围问题上可能存在认识差异的考虑。在二审法院对案件基本事实比一审法院能够更加全面了解和把握的假定的基础上,如果当事人继续提出其在一审阶段申请人民法院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2条,关于当事人提出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的规定,当事人提出再审程序中新的证据的时间也应当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基层法院作出了判决,而又明显属于轻判,被告人提出上诉后,二审法院能否以管辖不当、程序违法为由,撤销原判,提高审级,重新按照第一审程序判,加重对被告人 实践的导向而言,直接导致了检察机关办理二审案件在时间上的不受限制性。换言之,检察机关获得了无限期办理二审案件的时间,因为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超过7日阅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96.html -
了解详情
的层级划分以及诉讼案件需经几级法院审理才告终结的制度。它是一国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数量与日俱增,以一次复审为原则,以审判监督为保障的原有审级制度的理想状态被打破,当那些不满二审判决的当事人寻求正常上诉的渠道被两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8.html -
了解详情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法院,都把诉讼程序视为实现实体目标的工具。民事裁判违反法定程序只有达到可能影响案件实体正确裁判的程度,才会被二审发回 ,首先就要看其是否能保障和体现程序公正。如果一项诉讼程序能够充分发挥当事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裁判者处于中立地位,减少个人偏见,并将判决建立在当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5.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律师充当诉讼代理人(注:在中国,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海事案件是分别统计的。1996年,全国法院受理一审和二审案件共为4858291 件(《中国法律年鉴: 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19世纪末移植了西方法律,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西方引进的法律一直被束之高阁,它们仅仅是在纸面上生效而没有实际效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65.html -
了解详情
是拓宽监督渠道,把内部监督和上下监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采取庭审观摩、案件回访调查、召开律师座谈会、聘请执法监督联络员、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 加上一、二审法院之间的卷宗移交及退回所占用的期限,许多适用简易程序的简单的民事案件从起诉到裁决发生法律效力,有时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适用普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22.html -
了解详情
好地融入诉讼程序中。 第三,有利于提升当事人对裁判的信服度。通过判决解决双方当事人的争讼是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常规做法。判决是一种强制性解决纠纷的办法 长,增加当事人用于诉讼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可能损害当事人诉讼外的财产利益;有的当事人可能并不在意受两级法院审理的审级利益,他们相信二审法院能够对案件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
之撤回权是程序性权利 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和考虑做出撤回诉讼的行为,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其目的是希望法院不再对案件继续审理。以原告撤回 关注。 (1)借鉴国外做法,放宽可以撤诉的时间 我国民事诉讼法无论是对撤回起诉还是撤回上诉均规定,当事人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判决宣告前可以撤回诉讼。从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59.html -
了解详情
二审法院。这样做,有如下问题值得探讨: 1、上诉案件的立案审查问题。如何受理当事人的上诉,民事诉讼法没有确切规定。200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 的内容,而无法同事公告二审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时间、地点等,案件移送到二审法院后,二审法院还得再次公告开庭时间、地点,这样浪费人力物力实在毫无必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2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