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因为本法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到底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 来的,他冒名顶替,虚构事实,采用欺骗方法占有财物则可定为票据诈骗罪。14、根据本法第210条第1款规定,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451.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会抹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刑法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意义。(2)单位盗窃涉案数额往往很大,以个人盗窃罪的标准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 ,后者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部分)非法经营罪等。 对于上述区别对待的做法,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其一,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6.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日本的大场茂马在谈到连续犯与接续犯的区别时指出,成立接续犯应当具备的条件是:(1)在法律上适合同一构成犯罪事实,且对于同一法益为之 格式和意思确实比较模糊,并没有明确多次诈骗的犯罪数额可以累加计算。这就显现出诈骗罪在实施多次诈骗行为时如何认定犯罪数额与盗窃罪和抢夺罪都存在差异。而同为侵犯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22.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会抹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刑法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意义。(2)单位盗窃涉案数额往往很大,以个人盗窃罪的标准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 ,后者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部分)非法经营罪等。 对于上述区别对待的做法,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其一,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4.html -
了解详情
普遍认为,当一行为同时触犯刑法关于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规定时,属于法条的交叉竞合。但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从客体、客观方面到主观方面 。又如,理论界一致认为,盗伐林木行为同时触犯了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属于法条的包容竞合。然而,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除了犯罪客体存在相同之处外,犯罪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2.html -
了解详情
遂,因为本法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到底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 来的,他冒名顶替,虚构事实,采用欺骗方法占有财物则可定为票据诈骗罪。14、根据本法第210条第1款规定,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80.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占有与建立占有的事实。换言之,客观上的公开窃取行为,仍然可能实现排除他人对财物的占有和建立新的占有的效果。所以,秘密与否,并不影响盗窃罪的 而不包括借记卡。本案之前,在实践中也没有发生过使用借记卡进行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案例。 在刑法规范中把借记卡认定为信用卡始于2004年12月29日。当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48.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的财物拿回来,并告知其这些财物用于抵债,张三的行为也不构成盗窃罪。 取回自己财物所采取的手段行为与原债权债务关系消灭与否具有密切相关。在行为人采取暴力公开 。但是这样的观点不能成立,有两个地方不符合诈骗罪的特点:其一,甲在犯罪实施前,财物已经置于其合法占有的状态下,不需要通过诈骗来取得财产;其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76.html -
了解详情
从犯罪构成理论上得到说明;从量刑上看,由于现行立法上和实践中对贪污罪与盗窃罪的处罚轻重不同,同样案件认定为不同罪名,在处罚轻重上就会相去甚远,而且这种处罚 的行为都是在进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实行行为,由于乙具有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则乙的行为在符合贷款诈骗罪的实行行为的同时,又具有贪污或职务侵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6.html -
了解详情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盗窃罪和诈骗罪区别主要在于客观方面,即非法获取财物的方法不同。盗窃罪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诈骗罪是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 中的被害人吴某、李某虽然对被告人马某虚构借用电话的事实信以为真,将手机交与马某,但仅是借给马某暂时使用,并未处分财物,此时马某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9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