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认识并且容认其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也是故意。前者一般被认为是直接故意,后者被认为是间接故意。与认识主义和希望主义相比,容认主义较好地 关系。只有当行为人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由此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时,才构成犯罪故意的明知。[12]第二种观点认为,明知首先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次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68.html -
了解详情
(四)刑法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西方刑法学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种状况,与学者们重视多元化方法论的运用直接相关。这些方法包括:(1)注重抽象思维;(2)注重刑法 是:(1)对于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观要件需要分别判断,例如对于实行行为、间接故意是否存在必须分别进行判断,判断过程极其复杂,不是主客观相统一这一口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01.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传其侵权产品。依据专利法的规定,被告上述故意生产、销售、许诺销售用于制造专利产品所必须的半成品及用户利用被告提供的专门 规定,间接侵权必须以直接侵权为前提,原告没有我公司用于指导客户安装的说明,何以断定我公司故意教唆他人侵犯其专利。2、我公司生产的陶瓷纤维制品与原告 ...
//www.110.com/panli/panli_48262.html -
了解详情
二)被告人的行为具有防卫情节,主观上即便不属于过失,至少也是间接故意,其与直接故意伤害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不大,易于教育改造。 年6月5日被告人的父母又继续举债向被害人赔偿了50000元,总计86500元,与被害人达成了民事和解协议,被害人也出具了谅解书并请求法庭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840.html -
了解详情
丙时,只在故意伤害的范围内成立共犯;但由于甲具有杀人的故意与行为,对甲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成立数罪)[4]。尽管,张明楷教授后来放弃了部分犯罪共同说 ,非共犯教唆犯行为定型,就是典型的由刑法总则直接规定的、由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共同塑造的行为定型。除共犯外的教唆犯和间接正犯之外(因为共犯外的教唆犯本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615.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的进程如何削弱了自身的根基,从而出现向第二现代性的转变。他的风险概念直接与反思性现代化的概念相关,风险被界定为系统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 的正是人只为自己意志的创作负责这个现代的罪责原则。{95}然而,晚近以来间接故意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弱化甚至否定意欲要素的趋势。传统的意欲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2.html -
了解详情
,但其在实施犯罪时见报复被害人的目的已达到,也即逃离现场,故其与许朝相系间接故意杀人的共犯,且二人在犯罪中作用相当,无主从犯之分,应负 ,对被害人是死是活,并不积极追求,而是听之任之,采取放任态度。间接故意杀人的主观恶性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比直接故意杀人要小,处刑时应注意加以区别,判处死刑更应特别慎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720.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与直接故意一样,间接故意的成立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行为的内容、社会意义,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 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被害人死亡的唯一原因或者说是全部原因。三、**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的犯罪构成犯罪性质是指构成犯罪的主客观事实统一的犯罪性质。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87.html -
了解详情
平时欺负他的人,并没有积极剥夺他人生命的主观故意,因此,被告人主观上是属于间接故意杀人,依法应当与直接故意杀人有所区别的辩护意见,经查,被告人王开 的民事赔偿责任。第五十六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 ...
//www.110.com/panli/panli_20503805.html -
了解详情
看出被告人当时并没有要直接扎死被害人的意图,只是由于一时冲动放任了自己的伤害行为,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应当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三、 代理审判员 代理审判员 律师点评:被告人在案发现场被告人使用的凶器问题。“剔骨刀”与“工作时使用的一般刀具”的定性是否准确,在本案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1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