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可根据公平、诚实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关键词]:举证责任 责任分配 责任倒置 司法自由裁量权 ○、前言 民事诉讼离不开证据,证据制度是 的规定是就当事人的举证行为而言的。它根本不能反映结果责任的性质,而结果责任又是举证责任的实质性含义。另外,在司法论上,义务说还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即在特定时段、特定地域内公正,而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切身诉讼立法价值取向之所在。以此而论,三十日的举证期限和两次延长请求权也无必要;4、 期限和两次延长请求权使个别滥用诉权、恶意拖延诉讼的当事人上访告状成为堂而皇之、有法可依。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将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修改为十五日,少数交通十分不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3.html -
了解详情
最早出现在法国,于1866年被正式明文规定,后在各国也有所发展。我国最早在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强制执行中提到代位权。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 确定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且必须届清偿期。权利的存在是行使的基础,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或存在但不合法,仍应被视为不存在,那么债权人行使债权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0.html -
了解详情
和为贵,这一思想使调解成为解决我国民事诉讼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延续至今,相应的调解结案在我国法院诉讼中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争议中也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和 的裁判让当事人阅读,起到先例的作用,这样就使得当事人对诉讼的胜负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而风险的告之,则是开庭之前就告之当事人其举证不能、逾期举证等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6.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益诉讼后果,又称结果责任、证明责任。行为责任与民事诉讼的实际过程相契合,从当事人举证活动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举证 的存在,仅仅局限于提供证据责任,即行为责任。我国在继受该理论后,在举证责任方面也没有任何突破。另外,由于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种非学术因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0.html -
了解详情
上密不可分。 其三是程序节约机能。正如我们从汉诺威草案中所看到的那样,不论从解释论还是从立法论的角度来看,认可中间判决可以独立上诉对审理而言大有裨益。在 辩论终结前这个时间段。更准确地说,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流程中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举证阶段,法院可以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第一次证据交换之后便可以就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3.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质使命,即有效而且恰当地解决当事人纷争,实现维护当事人利益与维护社会利益的协调统一。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民事诉讼的变革,尽管具体方式、措施有所不同,但总的 4页. [6]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M).中信出版社,1991.上册,168169;下册,60. [7]何兵.从美国民事诉讼的困境看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
清楚,而是需要经过证据交换,当事人了解对方所掌握的证据。 当然,民事案件的性质决定了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因而在民事诉讼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调解 、复杂性也正在于此。当然,行政诉讼法规定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在被告没有承担举证责任时法院可以判决其败诉。然而,很多案件由于涉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00.html -
了解详情
较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最终导致法院的民事判决和行政判决相互矛盾,经常出现法律适用所生结果的悖论[④]。即像案例的三个判决结果一样,相互矛盾,相互冲突,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均享有实体上的处分权;在调解和反诉原则上,行政诉讼不能适用调解原则和反诉原则,而民事诉讼则适用调解原则和反诉原则;在举证原则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259.html -
了解详情
、浪费诉讼资源,有违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而反对者则认为,由于目前缺乏完备和科学的庭前准备程序,势必会大大影响当事人证据失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并且,对于握有 。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监解释》出台后,又发布了《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其中第10条规定,法院对于新证据的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