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如果不是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自己的财产的,则相对人的行为根本不构成诈骗罪。本文探讨的是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陷于认识错误是被害人处分行为题中应有 的命运,传统民法认为这一权能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非所有人不得处分他人的财产。处分财产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做出这一行为时其意思表示是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0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不是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自己的财产的,则相对人的行为根本不构成诈骗罪。本文探讨的是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陷于认识错误“是被害人处分行为题中应有 的命运,传统民法认为这一权能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非所有人不得处分他人的财产。处分财产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做出这一行为时其意思表示是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80.html -
了解详情
执法必要性、构成要件差别等角度理性区别不同罪名的危害性。对于诈骗罪的危害性历来缺少合理评价,诈骗罪成为重罪是社会的悲哀,对诈骗罪严刑以待说明:该共同体泛道德化 弱,在违法性阶段就应当做出弱化性评价。 最后,诈骗罪的法定刑应当低于盗窃罪。在财产犯罪中,盗窃与诈骗具有可比性(不涉及暴力、发案率高、具有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34.html -
了解详情
执法必要性、构成要件差别等角度理性区别不同罪名的危害性。对于诈骗罪的危害性历来缺少合理评价,诈骗罪成为重罪是社会的悲哀,对诈骗罪严刑以待说明:该共同体泛道德化 弱,在违法性阶段就应当做出弱化性评价。 最后,诈骗罪的法定刑应当低于盗窃罪。在财产犯罪中,盗窃与诈骗具有可比性(不涉及暴力、发案率高、具有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14.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拒不退还,是一种典型的不转移占有罪,也叫非夺取罪,这也是区别于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本质所在。对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界定是认定是否成立侵占罪的关键 财物占有人自愿转移财物所有权,而仅仅是为行为人实施其他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例如邻居甲与乙平日关系较好,其二人之子在同一学校读书,一日,甲欺骗乙说:你儿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814.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问题探究》,《法学》2001年第1期。)我们知道,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虽然在盗窃罪、诈骗罪的条文中未得到体现,但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认为,盗窃罪、 诈骗犯都企图使某些财物或财产性利益完全地为己所有,任意支配。同时应将刑法上的非法占有与非法占用区别开来。占用并非占有。非法占有侵犯了财产所有权的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5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主观目的,但也是不易合立法原意的。第三种观点虽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所有金融诈骗罪的主观要件,看似与第一、第二种观点相对立,并且也成为代表 刑法理论界一直认为,盗窃罪、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包括非法占有目的。⑥如果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我们就很难将盗窃罪和一般的盗用行为、诈骗罪和一般的欺诈行为相区别。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0.html -
了解详情
,也意味着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⒂。总体而言,该说与日本刑法中的占有说没有实质性区别。 二、实务的困境:静止的法条与生动的现实 法有限而理无穷。 未解之难题在司法实践中究竟如何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由于盗窃罪与诈骗罪毕竟拥有彼此不相同的犯罪构成要件,因而从两罪的基本构造进行区分无疑具有天然之优势。换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0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后果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返还受害人的财产和赔偿损失。 2、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 被欺骗人将财物实际交付给行为人也是合同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罪如盗窃罪、抢劫罪的本质区别。被欺骗人基于对行为人的信任而陷入错误而自愿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75.html -
了解详情
为盗窃罪。 笔者同意定盗窃罪的主张。盗窃罪与诈骗罪都是侵犯财产的犯罪,两罪在犯罪客体、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没有什么区别,关键区别是在客观方面。 而作出财产处理行为(通常表现为交付)被害人财产上受到损失行为人财产上受益。而盗窃罪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秘密窃取财物。在诈骗场合,通常表现为被害人自愿地将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8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