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定强奸罪和抢劫罪,另一种意见主张定强奸罪和盗窃罪。笔者认为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从中国刑法史上可以看到,第一种处理办法并非始自今日,而是早 并不是很完善的。因为,从这定义上很难直接反映出本罪与用胁迫方法实施的抢劫罪的区别。只有通过理论上对两罪的胁迫的比较,才可以明确两罪的区别: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65.html -
了解详情
职务的人员或者非单位人员,定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 笔者认为,混合主体共同侵占单位财物的问题,实际上是共同犯罪与身份的问题。处理此类问题应以共同犯罪与身份 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凡无身份能够参与真正身份犯罪的部分实行行为的,则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如受贿罪;凡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7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8项关于盗窃违 禁品,按盗窃罪处理,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的规定。从理论上说,违禁品尽 管为法律所禁止非法持有,但是 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理论上对此也有分 歧,存在否定与肯定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否定论者认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可 能是直接故意,不包括间接故意,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6.html -
了解详情
借贷合同到期后,出借人秘密取回其所借财产的,成立盗窃罪。这是因为随着财产关系的复杂化,占有与所有相分离的现象日益增多,为了保护财产所有权,首先必须保护 ,--------则没有任何财产关系可言。[9]其实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论断与前面论及的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规定较为相似,每一种理论背后都暗含着各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85.html -
了解详情
刑点为6个月有期徒刑,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二者间的处治力度相差巨大,并存在刑质上的区别。就立法事由而言,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考虑了两者社会危害程度的巨大 定罪,合并处罚。如前例甲向乙传授诈骗犯罪方法,又与乙一道具体实施了诈骗犯罪,对甲就应分别按传授犯罪方法罪和诈骗罪定罪,并按两罪合并处罚,而不是仅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42.html -
了解详情
;仅仅具有该行为本身还很难讲是构成了对交通安全的违反,因而是形式犯行为犯。6.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别以构成要件是否要求侵害具体对象为标准,构成要件要求 了现实的损害,如故意杀人罪中致人死亡的结果,盗窃罪中他人对财产失去控制的结果,都属于对社会关系造成了现实的损害;威胁,是指行为对某一社会关系虽然没有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5.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 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诈骗罪的规定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096.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因此,不具备信用卡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纠正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不能适用本条作为犯罪处理。2、分清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正确认定 按期偿还的则属于善意透支。(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以盗窃罪认定本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处罚。”这种情形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65.html -
了解详情
,将卡骗到手,后将该卡交给同伙,同伙迅速赶到县信用联社营业厅,将卡内的钱全部取走,然后进行分赃。 分歧 对于本案如何定性有两种意见: 一种 认识错误而自愿交付给万某信用卡的行为,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主客观要件。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区别的关键是行为结构、行为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47.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罪表现为行为人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秘密窃取是盗窃罪区别于诈骗罪的主要特征。因此要确定本案的定性,关键是看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如果是采取欺骗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觉骗取 是靠秘密窃取财物后以这种欺骗手段占有李某的财物,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是诈骗,而是盗窃。与其它盗窃犯罪不同的是,张某不是以直接占有窃得物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8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