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因此,有必要比较一下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与诈骗罪的区别。 (1)从侵犯的财产权属性看,前者债务人对物的占有是建立在合同双方自愿约定或法律规定 执行逃避罪,我国《澳门刑法典》[26]第222条规定的损害债权罪,我国香港刑法的《盗窃罪条例》第18B条规定的以欺诈手段逃避债务罪[27]等,都是债务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4.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以为,之所以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上陷入困境,是因为未能准确把握国家工作人员主体的本质特征,以致纠缠于公务与劳务、委派与委托之类的区别,也没有从各罪所 上的便利将公款、公物非法占为已有的,与通常的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是不同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44] 我们不应简单地根据工种来划分公务与劳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124.html -
了解详情
外延,诱发扩张适用职务侵占罪的风险。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等普通侵犯财产罪的本质区别在于职务侵占罪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财产,即侵占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11期,第40页。 [6]具体案情及法院的分析思路参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6)二中刑终字第263号刑事判决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01.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的情形?窃取,系由窃和取组成。窃指的是方式的秘密性。因此,这里的窃取实际上就相当于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对此,理论上一般认为,秘密窃取是针对 款,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均包含四种行为方式。显然,即使不同主体分别实施上述四种行为方式,也属于同一行为。因此,这里具有评价意义的同一行为,一般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227.html -
了解详情
骗领,对其行为所侵害的客体并无实质的区别。夏、林二人的行为不仅有帮助申领人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同时还有与申领人共同使用的行为 手段仍然属于诈骗,而不是使用秘密手段的盗窃。信用卡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信用卡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盗窃罪则仅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这唯一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49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属性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修改,使得原来盗窃罪的两种标准修改为二大类五小类,即数额型盗窃(数额较大)与非数额型盗窃(多次盗窃、 手段取得户主许可而入等情形均不宜认定入户盗窃,而应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或诈骗罪等罪论处。 (2)间接入户盗窃行为 间接入户盗窃表现为利用自己身体以外的工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053.html -
了解详情
改为入户盗窃。在此案例中,行为人准备抢劫的行为符合抢劫罪(预备)的客观要件,其实行的盗窃行为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要件。但只有盗窃行为侵害了法益,抢劫 刑法第172条使用假币罪,必然包括实施诈骗行为;第194条第1款票据诈骗罪、第2款金融凭证诈骗罪,必然包括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或者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01.html -
了解详情
改为入户盗窃。在此案例中,行为人准备抢劫的行为符合抢劫罪(预备)的客观要件,其实行的盗窃行为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要件。但只有盗窃行为侵害了法益,抢劫 刑法第172条使用假币罪,必然包括实施诈骗行为;第194条第1款票据诈骗罪、第2款金融凭证诈骗罪,必然包括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或者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492.html -
了解详情
,也并非过去人们认为骗取经济利益不应处罚,而是随着学者对诈骗罪研究的深入,关注到骗取经济利益的案例类型而已。可见,纯粹从时代精神出发,无法解释全部刑法意义 论,都赞同刑法解释应与时俱进等。但本文的主张与客观论有根本性的区别:其一,客观论认为法律意义存在于文本的文字之中,本文认为法律意义存在于读者对文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7.html -
了解详情
264条比1979年刑法第151条为轻。但是,修订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构成中增加了多次盗窃的要件,因此,对于发生在1997年10月1日之前多次盗窃 ,信用卡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并明确信用卡与借记卡是两种不同的银行卡,因此,认定信用卡诈骗罪也必然发生范围上的变化。对于行为发生在1999年3月1日之前,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