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主体,是否就必然意味着可以成为刑事责任的主体,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呢?前文已经分析,民法和刑法对确定责任主体的标准有所不同。民法奉行无财产即无人格的 犯罪的主体。这一规定无疑是符合单位犯罪的构成理论和立法原意的,在办理行贿犯罪案件判断犯罪主体的问题时,这一规定应该得到贯彻执行。 (三)挂靠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617.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目标,应当定罪处罚。这一规定为审判工作中处理这类案件提供了依据。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一是1998年《解释》第一条 犯罪及其处罚作了一般原则性规定,刑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是否构成单位犯罪,只能由法律具体规定。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07.html -
了解详情
、搜查、检查、扣押、查封等则是规定在侦查一章中,且过于原则;针对单位犯罪的强制性措施则基本上属真空状态。就立法层面而言,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性侦查措施规定的 时,侦查机关较多适用取保候审以消化案件,从而达到体面下台的目的。参见左卫民:侦查中的取保候审:基于实证的功能分析,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41.html -
了解详情
挽救的原则,可以考虑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单位犯罪的,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和人员的作用大小实行分类处置。在单位犯罪中,实行分层处理时要注意区分几类人员 业务的人员,包括会计、出纳以及直接实施经济犯罪的行为人,要根据这些人的表现具体分析,如通过判别其主观能动性来考察其主观恶性以及是否因此特别受到重用或者获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22.html -
了解详情
。[1] 在上海长宁检察院处理的案件中,有两个案件在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将以这两个案件为例子,做具体的分析。 案例一:被告人刘 于自然人犯罪,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单位犯罪的可罚性的标准理应高于自然人犯罪。其次,单位的行为能量通常比自然人大,它们一旦违法,其社会危害性很容易达到自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58.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的处罚又有诸多不同如本罪的自然人犯罪的最高刑罚为死刑,而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其直接责任人员的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因此,如何准确界定本罪的 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4页。 [13] 张旭主编:《涉税犯罪的认定处理及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3页。 [14] 曹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7.html -
了解详情
呢?下面将分别分析。 1、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和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的行为 上述两种行为,均要求犯罪单位掌握有他人犯罪的信息和他人犯罪的案件线索。其中单位 载《法学杂志》2008第3期。 3、高铭暄、彭凤莲著:《论立功的成立条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4、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60.html -
了解详情
走上犯罪道路。应当预防惩治并重,以至最终消灭犯罪的前提条件。对于有单位的外来人员,所在的社区可以通过与政法部门协调,不定期法制教育活动,并可经常举办职业 特性案件,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案件进行现状分析研究,对案发原因(诱因等)和作案动机进行剖析,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全面加强对暴力犯罪犯罪的预防工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0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修正案(三)》对刑法典专门规定恐怖主义犯罪的条款进行修订并增设新的内容。具体表现在:(1)修改增设罪刑单位。将刑法第120条第1款中组织、 的条件和措施。五、结语从历史上惩治国际法规定的严重犯罪的实践上分析,无论是残暴的、令人发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罪犯,还是1993年以来前南斯拉夫领域内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5.html -
了解详情
和人身危险性比那些无端生事、被害人无过错的案件要小。在双方当事人都具有过错从而引发恶性犯罪的案件中,被害人对自己的过错应当承担损失,不能将被害人的责任 和悔罪态度上分析可以得出其再犯可能性较小或者没有再犯可能性。再犯可能性一般是指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犯罪行为人再次实施犯罪的危险。[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3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