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制度以恢复性正义理论为基础,起到了对加害人与被害人法益的双重保护的作用,充分修复了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客观上也符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制度。 二、公法益和私法益的区别 任何犯罪行为必然侵害一定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犯罪客体。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害的是财产权利,故意杀人罪侵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19.html -
了解详情
准确理解这一点, 必须特别注意非法取得与非法控制的区别, 取得是一个特定的动作, 而控制则是占有这一客观事实状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非法取得肯定导致非法的 目的, 却是产生于依合同取得贷款之后, 故不属于贷款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其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只属于借贷合同纠纷。对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是有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5.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素是我们必须首先进行分析判断的内容。要想准确理解这一点, 必须特别注意非法取得与非法控制的区别, 取得是一个特定的动作, 而控制则是占有这一客观 并无非法占有目的, 后来在履行合同过程虽然有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目的, 却是产生于依合同取得贷款之后, 故不属于贷款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其行为不构成贷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95.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着手实施犯罪并得逞。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既遂的根本特征。 (一)关于犯罪得逞的观点分歧 对于何为犯罪得逞,我国刑法理论存在以下三种 的财物,或者实际领受财产性利益时,即成立犯罪既遂,这是取得说的立场。这种标准,实际上和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的既遂标准完全相同。 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82.html -
了解详情
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鉴于此,1997年的新刑法改变了把诈骗罪与盗窃罪、抢夺罪归并入一个条文的作法,将诈骗罪单列为一个条文,以利于有力打击诈骗犯罪。 诈骗罪。为什么笔者不同意公诉机关即第一种意见而同意第二种意见呢?第一,从界限上来分析,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客体不尽相同。诈骗罪侵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75.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意义。通常认为,占财产犯罪绝大多数的取得罪按其性质可分为夺取罪与侵占罪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侵害了他人对财物的占有,具体而言,如财物在他人的占有 侵占罪。就本案来看,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构成盗窃罪,其依据在于将下位者的刘某看做是独立占有者;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构成诈骗罪,其依据在于将下位者的刘某看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00.html -
了解详情
使债权人的主张债权带来困难或者主张不能,对债权人产生不利。 二、低价收购自己的借条与一般购赃行为的区别 安某从李某家窃取借条并对李某产生不利的影响, 276 条的14个条文中规定了12个罪名,即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敲诈勒索罪、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98.html -
了解详情
却不会在不同主体间转移,更不会被窃取。 信用卡与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后者基于财产而产生,通常都有明确的 犯罪的目的行为,与盗窃犯罪存在方法和目的的牵连关系,即使金额达到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标准,也应按牵连犯一般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即盗窃罪定罪处罚。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75.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着手实施犯罪并得逞。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既遂的根本特征。 (一)关于犯罪得逞的观点分歧 对于何为犯罪得逞,我国刑法理论存在以下三种 的财物,或者实际领受财产性利益时,即成立犯罪既遂,这是取得说的立场。这种标准,实际上和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的既遂标准完全相同。 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48.html -
了解详情
本人或第三人所有,这也是盗窃罪区别于诈骗罪的最根本的特征。有人说,许霆使用本人的工资卡从取款机上取款是公开的、合法的,与任何人取款并无两样,不 撬锁或者砸坏取款机从中取钱,但是,他故意利用取款机出现故障之机,在所有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占有银行资金,同一般盗窃手段不同,本质无异,因此,法院定性并无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