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用抵押制度。[①]第二,不动产收费权虽然应履行登记手续,但还须转移相关的权利凭证,这正是权利质押的重要特点。 从传统民法担保制度分析,以上关于不动产 登记之日起生效。”该条实际上规定了知识产权只能以质押方式设定担保。 [⑦] 参见[德]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96.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不动产抵押以及权利质押的规定。”这说明让与担保的范围包括动产、不动产、权利,但具体是哪些动产、不动产或权利,立法则没有明文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物权法草案 的压力,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通知登记制度”加以解决。在“通知登记制度”中,被要求登记的不是担保契约或其复本,而只是一个通知,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38.html -
了解详情
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 年12月出台的民法典草案中的物权法编继续沿用了担保法第49条的规定,在此不再赘述。其他三个草案都取消了对抵押人处分不动产抵押物的限制,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12.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定性、从属性,抵押证券使抵押权具有高度流通性,所有权保留和让渡担保使严格的物权法定主义受到冲击;并且,这些新型担保物权在现代物权法中地位日益突出,在 财产制、未成年子女特有财产的规定,第五编“继承”中有关继承不动产物权须办理继承登记、无人继承之财产的归属等规定;除民法典上述规定外,还有《土地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32.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的价格 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物权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善意取得适用于 的,使立法更为科学、严谨。 (三)对于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的规定有所变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31.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的效果。欲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尚需依物权法的规定践行一定的公示方法,在动产需交付、在不动产需登记。由此可见,物权法不仅通过确认物权变动规则从而确立 蒙受巨大的损害。极少数不法行为人将一物数卖,或以已经出售的财产作抵押,以骗取他人财产,甚至从事金融欺诈行为,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社会信用降低。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98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抵押权、土地债务和定期土地债务;动产和权利质权。德国民法学家一般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把担保物权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不动产担保物权(Grundpfandrecht)、动产质权(pfaudrechte an beweglichen Sachen)和权利质权(Pfandrechtean de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36.html -
了解详情
之物,而在法律上将其集合成为一体时,就该集合物可以设定一个物权。后者如财团抵押、企业担保。 (三)公示原则 公示原则是指当事人以公开的方式使 。我们认为,在制定物权法时,应当对善意取得的基本规则作出详细规定。如善意的认定标准、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等。 关于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问题,各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82.html -
了解详情
,许可当事人通过约定并经登记设立用益性和担保性并重的典权,此类典权中的规则可以准用不动产抵押权的规定。 关键词:典权 传贳权 不动产质权 物权法 一、典权、传 已无社会基础。其二,功能替代,不动产质原有功能已为不动产抵押制度所取代,采不动产抵押的方式,在成立要件及权利义务的设计上更为便利、允当。故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7.html -
了解详情
详尽的各种物权法律。而在我国,目前虽然仍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物权法》也只是在起草当中,因此,在我国理论界关于物权制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担保法》的第四十一条把不动产抵押的登记作为抵押权的生效要件,即不登记则抵押权至始不产生效力。而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则针对动产抵押权,其意义是不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