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界限,那就是郑重其事地对待宪法文本,或者在最低限度上,将宪法当作一面整肃衣冠的镜子。毕竟,看穿了宪法,也就消解了宪法。 镜子这个隐喻,表明宪法还是能够引导 寻求确定性的法律解释、基于不完美的法律作出完美的司法判决,向来被视为是一门艺术。这可以追溯至柯克法官的一段名言:诉讼不是依据自然理性裁决的,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6.html -
了解详情
善意要件证明责任分配的依据呢? [74] 最后,中国法院的司法实践告诉我们,证明善意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说以上分析只是理论上的假说,那么中国法官的实践则为这种 一种证明责任分配方案,实际上很难准确判断。这里的归纳是笔者细读三份判决文本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法官的表达方式和论理逻辑尤其受到了重点关注。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9.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美国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重新审理一般限于受害当事人基于一定的理由在陪审团作出的裁决或法官作出的判决被登记后之 10 日内提出重新审理动议(motion for new 三种上诉中,如果控诉、上告或抗告有依据,一审判决将被撤销,并且由控诉审法院作出自己的判决,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案件才会被发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917.html -
了解详情
世界的行事方式和价值观念相脱离, 呈现出所谓 抽离化的面相。[3]法官依据严格的裁判规则作出的判决, 似乎成为生活世界普通公众看不懂和不能理解的 效果的统一。 该案发生时正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公布实施不久,经媒体报道、渲染后,引起了全国民众、媒体与学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504.html -
了解详情
组成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分化为九个利益群体,形成了所谓的新农民阶层。这种社会分层的划分依据主要在于职业分化。然而,职业分化是否对乡村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 进行调解。而现在,基层法官的审理效率非常高,他们在受理离婚案件后,一般不会下乡调查;法官与当事人见面只有两三次,就可能作出判决。如果双方在离婚与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14.html -
了解详情
或许可省去很多说理过程。若在个案中推行绝对优先保护,两造对抗的结果将没有任何悬念可言,法官的裁判也随之简单化了。可是,司法实践中,法院并不依照这一 所发表的批评性见解常常以外国法资源为依据,学者们也倾向于把教学与研究重点大部分放在国外法院的判决上,以第一修正案著称的美国法自然成为首选。美国法院目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664.html -
了解详情
自身理智启示设定前提,并沿着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路线进行。而法官不是从自身理智或合宜性出发去发现前提或判决依据,相反,他应当在法律体系内和司法 》2009年9月11日。 [6]参见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浙法民一[2009]3号)第13条。 [7]参见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5.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在多种解释可能之间做出取舍,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性,法官也必须在当事人的不同主张之间选择最符合法律精神的判决,这仅仅依靠形式逻辑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1]卡多佐也认为在不同的裁决结果之间作出选择并不是逻辑决定的,而是依据社会利益。[2]结果导向思维经历了自产生时期对形式逻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1.html -
了解详情
相关性的品格证据虽然不能在定罪阶段出现,但完全可以被法官作为衡量被告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传闻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虽然在定罪阶段应被严格适用,但在量刑 后果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些案件经过舆论的炒作,往往会给法官造成强大的外部压力,或多或少地会对法官的公正判决产生消极的影响。而这些案件,在定罪方面产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