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指出,拒不改正的,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楚何谓内退,明确内退职工和原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谓内退,全称内部退养、内退内养或离岗退养,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富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261.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有所不同,其最主要的义务在于给劳动者提供一定的保障性待遇,比如“三险”、“解除关系的经济补偿”、“休息休假”等等,这些保障性待遇的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工作 的高低。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应当倾向界定张某与甲公司建立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从鼓励合理用工的角度出发,也应当认定张某与甲公司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150.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和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2、《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已 ,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用人单位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的规定进行赔偿。...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53.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并将这种协议确定为书面形式,完全排除了I=l头合同,要求“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沿着强化劳动契约的路线,我们还建立 对方协商取得同意后,应形成书面协议,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并按原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办理手续后,方可生效” (郭捷等,1997)。事实上这种看法完全脱离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086.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关系。”用工,是指用人单位实际上开始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者开始在用人单位的管理、监督、指挥下提供劳动。用工之日,通俗地讲,就是劳动者开始上班的那一天。用工之日就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本案中,钱女士虽然与用人单位在用工之前一个星期订立了劳动合同。但是双方劳动关系仍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118.html -
了解详情
该厂是1999年(即劳动法于1995年施行之后)才停产,双方根本没有实际履行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和事实。法律未规定当事人举证证明根本不存在的 表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书不等于双方因此建立了劳动关系,双方真正建立劳动关系必须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书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有实际使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998.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 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或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印章,这些信息可以反映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的事实。(6)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89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劳动者受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本案中,双方完全符合劳社部规定的情形: 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说明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准,是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用工单位实际用工。本案中确已构成事实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47.html -
了解详情
月10日向该厂方送达了饶劳伤认字[2010]6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厂方未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异议。方女士凭该《工伤认定决定书》、鸿福卡及厂方发给其 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本案查明的法律事实是,厂方与方女士均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以李先生为代表人的厂方虽没有与方女士签订书面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588.html -
了解详情
该厂是1999年(即劳动法于1995年施行之后)才停产,双方根本没有实际履行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和事实。法律未规定当事人举证证明根本不存在的 表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书不等于双方因此建立了劳动关系,双方真正建立劳动关系必须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书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有实际使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7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