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23]这一问题由于如下两个制度性因素而更显突出,一是法官的证据调查权力受到限制,但当事人的提供证据任务被制度性强化与其举证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的 彻底查明或查清案件事实。法院的判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只有在查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法院才能作出裁判。[46] 在以事实为依据的大旗之下,发现事实真相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4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一旦被排除,当事人立刻就会陷入困境,无法用其他证据来说服法官。从法官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裁判文书中要说明判决的理由,对证据的评价和对有争议证据的判定是判决 证据的证明力,形象地说,即便只是51%:49%,仅有2%的优势,法官也可以依据优势证据对事实做出认定。 《民事证据规定》第73条第1款规定: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4.html -
了解详情
相互矛盾,一般应以主流学说为依据。所谓主流,系主观判断,对不同学说的判断、选择就靠法官的自由裁量了。上述事实上的合同关系理论在德国自提出之日 与理论水平以进行创造性司法? 本案的判决是饶有趣味的,法官没有拘泥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一方面把TMT商标权判给了港方,一方面又判决港方支付250万人民币为补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927.html -
了解详情
认同。[7] 对以证据失权为理由作出有悖实体公正的判决,法官也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判决常常会与法官的正义感和良知发生冲突,所以,在审判实务中, 虽然要求被告应当在答辩期间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 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但并未规定未在答辩期内提出答辩会产生何种法律后果。根据起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27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在处理这类案件中所作的判决实际上就成为法律,虽然理论上不予承认。这种通过运用一般性规定 的法律条款将权力授予法官的实际做法,在大陆法系国家非常普遍,虽然 原则裁决案件的法官并无具体的法律依据,而必须凭借自己对法律精神的了解,对案件事实的把握、对道德经验的体验来处理具体个案。于此,法官的 主观性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250.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认为只要有了证明责任,法官就只需坐等当事人提交证据,一旦证据不足就可以依据证明责任理论判决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败诉。反观本案,甲乙双方 告知,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当事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抗辩。4.人民法院重新指定的举证期限应当告知双方当事人。一方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后,法院重新指定举证期限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5.html -
了解详情
既是法官的职权也是职责。如果仅仅将释明权认定为法官的一项权利,在我国法官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让法官依据个人意志来自由行使释明权,则很难保证法官不偏不倚 就有上诉审法院因一审法院不行使释明权而将一审法院的判决予以废除的案件。[15]因此,建议我国立法也将法官不当行使释明权作为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法定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31.html -
了解详情
善意的内心状态;另一方面,诚实信用原则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授予[13]。是给法官的空白委任状[14]。它要求法官依据民事实体规范和民事程序规范时以诚实善意的 1997年版,第184页 [19]周振想、林维著:《略论自由裁量及判决展示和控制》载《人民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第1期。 重庆市垫江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1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对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至关重要。我国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的适用依据均未作规定,给及时处理这类纠纷带来一定困难。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相邻 他们可以在所不问。对于一位中国法官而言,注重白纸黑字的法律规定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他依法进行的判决并没有平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如果他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54.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状后,依据《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审查,最终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因为,在立案审查上,立案庭法官的审查工作比较 诉讼法及相关解释没有规定调解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有的法官为了避开对民事部分的判决,也是为了使赔偿款及时到位,积极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