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词原则的要求,充分发挥证人对查明案件事实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个《规定》对死刑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和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并在一些方面有突破性 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19]陈光中、汪海燕:《论刑事诉讼的中立理念》,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0]沈德咏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55.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地,认证主体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类认知局限的影响,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法官,在审查和判断证据时也不能保障绝对的准确。就后者而言,以DNA技术为例, 可靠性与合法性,亟需一套可采性规则予以规制。参见:钱世杰.论刑事证据上关于数位资料证据资格之检讨(J).月旦法学,(143:6491). [10]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78.html -
了解详情
取向。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肖微茨所言,历史与科学研究基本上是追求客观真理。但追求真相不是刑事审判的唯一目的。其设计目的更是基于一些与真相毫不相干的重要 克服了客观事实论仅重视证据的实体性特征而忽视其诉讼性的不足。由于证据具有诉讼性特征,是人在诉讼进程中认识的结果,因此,证据的取得、审查判断和认证就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21.html -
了解详情
的相互批判 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客观真实说受到的批判和反思较多。现行刑事证据理论的研究几乎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甚至片面地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209页。 [10]樊崇义:《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11]前引[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6.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吹响了新一轮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号角。尽管这两 /article.html?id=4872,2004年1月14日。 [9]蔡墩铭:《刑事证据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428页。 [10]参见谢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和质证的桥梁和纽带。举证环节是刑事证据的中间传递环节,证据收集之后如果不提交或者不全面提交给司法裁判者,那么就会影响到对全案证据的审查判断,进而影响 创新中,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方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简介】 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注释】 [1]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2.html -
了解详情
但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也不利于对包括犯罪工具在内的实物证据的保管。首先,从理想状态分析,规定实物证据应当在公检法之间移送即意味着公检法机关均要建立相应的 点着手,强化对犯罪工具扣押的审查和监督。 首先,明确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犯罪工具扣押是否违法的审查权。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中的侦查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10.html -
了解详情
若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者,并不合拷讯,皆据众证定罪,违者以故失论。据众证定罪,这是在没有口供时运用证人证言认定犯罪事实的证据要求。古代 也暗含着这一规则,因此,证据相互印证在刑事证明领域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潜规则。本文将证据相互印证看作一种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和运用证据的规则,同时也同意将其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44.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属于常识范畴,而对科学证据的审查判断则需要专业技术知识,这正是科学证据能够不断对刑事审判提出挑战的内在原因。两大法系应对挑战的共同途径即是以保障裁判的 限于法律知识,其对于证据的审查也是一种日常认知方法,即依据逻辑与经验法则进行的审查,就科学证据所体现的科学知识或特殊行业的经验和技能而言,职业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4.html -
了解详情
上讲,亲历性是判断和审查证据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前提。地方政法委在未直接接触原始证据的情形下,贸然协调处理刑事案件,仍有 的事实认定机制[J].中国法学,2010,(2):145, [6]龙宗智.论书面证言及其运用[J].中国法学,2008,(4):132. [7]陈瑞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