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本案应当如何适用某个制定法条文,进而适用于当事人得出判决结果。所以,法官的必然倾向就是只给出必要的、有限的规则,尽量缓解溯及力困境。 [二]庄丰源 自足性就表现为,《香港基本法》能够为处理中央政府与香港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提供充分、完整的依据,这就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必须遵循《香港基本法》。这一点貌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925.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在我国找不到任何法律依据。我国诉讼法上实际存在民意通过法律程序进入司法的制度,即人民陪审员制度。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的期待,然而一旦卷入诉讼中,都希望向法官施加压力,以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判决,这是人类的天性。司法需要媒体的监督来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7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方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法官能否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同样意义重大。以辨认笔录为例,由受害人或目击证人进行的辨认对很多案件的判决而言都起决定性作用,但如果 所取得的言词证据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吻合一致,即内容真实可信,也不应作为定案依据。第二,虽现有立法将非法手段虽表述为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但结合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8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方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法官能否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同样意义重大。以辨认笔录为例,由受害人或目击证人进行的辨认对很多案件的判决而言都起决定性作用,但如果 所取得的言词证据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吻合一致,即内容真实可信,也不应作为定案依据。第二,虽现有立法将非法手段虽表述为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但结合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87.html -
了解详情
永坤:《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载《法学》2009年第8期。 [8]依据司法专业人士共识性判断,如张金柱案件中,将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被告人 1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编:《刑事审判参考》第75集、76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20]美国法官对否定适用死刑的判决,曾如此解释:在历史上某个时候允许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082.html -
了解详情
的起诉书,则不能补正,而应作出公诉不受理的判决。在英美法国家,要求起诉书应该记载明确的诉因,否则法官可以驳回起诉,如果罪状不够详细,过于概括,法官 名改判[15]。日本对刑事案件的判决也实行两级上诉制度:控诉和上告。日本的控诉审原则上实行的是事后审查制,上诉审法院原则上必须依据第一审已经调查过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596.html -
了解详情
的便利性。其要求所有指导性案例都应是公开的,不能有任何不公开但作为办案依据的案例。同时,应保证公众,特别是当事人和法律职业者能便捷查阅 .人民法院报,2011-04-19(5). [24]翁子明.司法判决的生产方式当代中国法官的制度激励与行为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5]高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6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角色保持中立,让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明和质证,法官的工作重心旨在于认证并得出判决。 主观的证明责任体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在当事人提起诉讼主张后,依法( 不能以待证事实真伪不明为由而拒绝做出裁判,其对待证事实真实与否的认定,就必须依据一定的证明标准(也被称为证明尺度或证明力),这体现了证据裁判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9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审法院?法律审法院依据什么标准裁量选择案件进行审理?对哪些问题的裁判可以超越个案界限,供本院及下级法院在类似案件中参照适用?对先前判决中哪些事项的违反 直接的认识,怎么会对同一法律问题出现不同判呢?哈泽德解释道,不同法官的世界观并不相同,因此他们经常无法在法律结论上达成一致。[17]这番辩解是苍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214.html -
了解详情
,检控方应对侦讯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其证据不能说服法官的,就应认为没有履行证明责任,受到质疑的证据就是非法证据。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庭排除非法证据的 会被宣判无罪,常常不是一个依据法律和事实来衡量的问题,很多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法院的裁判。一方面,错案追究制度使法院的判决结果成为衡量侦查、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