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付的,根本谈不上什么积极赔偿,同时也未能为再审所认可。其实,两案中法院的判决只着眼于被害方是否接受赔偿,赔偿态度是否积极,未能从更深层次关注被告人是否 毕竟有其局限性和情绪性,舆情民意对死刑个案的过度参与,甚至直接对案件进行最终的裁决,会使舆情民意的道德判断凌驾于法官的法律判断之上,影响司法的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04.html -
了解详情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李昌奎自首、积极赔偿为由改判其死缓具有正当依据吗?或者说,这一判决是否存在着明显的法律适用错误问题。对此,笔者拟从数罪并罚制度视角 的必然结果,也是克服司法实践中数罪并罚案件罪刑失衡局面的必然路径。人格判断如何影响法官的最终量刑结果,这就涉及到了量刑根据问题。 深层次分析,量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20.html -
了解详情
给付的,根本谈不上什么积极赔偿,同时也未能为再审所认可。其实,两案中法院的判决只着眼于被害方是否接受赔偿,赔偿态度是否积极,未能从更深层次关注被告人是否 毕竟有其局限性和情绪性,舆情民意对死刑个案的过度参与,甚至直接对案件进行最终的裁决,会使舆情民意的道德判断凌驾于法官的法律判断之上,影响司法的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7.html -
了解详情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李昌奎自首、积极赔偿为由改判其死缓具有正当依据吗?或者说,这一判决是否存在着明显的法律适用错误问题。对此,笔者拟从数罪并罚制度视角 的必然结果,也是克服司法实践中数罪并罚案件罪刑失衡局面的必然路径。人格判断如何影响法官的最终量刑结果,这就涉及到了量刑根据问题。 深层次分析,量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33.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事实提出主张及证明,如主张之人不能证明其法律要件事实存在时,法官不能适用该类规范作有利于该人的判决,也即当事实最终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法官仅能 理由明确提起可资证明。至于在我国台湾地区实务上也曾有以诚信原则作为证明责任分配的考量依据,如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刑庭总会于1951年12月10日的决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29.html -
了解详情
种事后救济方式。在英国,如果被告已经明显放弃了侵权活动,则不应该发出禁令。法官认为:给某人发出禁令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做了一件错事。如果他所做的错事 发生阶段。[46] 依据现行法律,停止侵害只是适用于在原告起诉时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司法实践中,多数判决遵从上述规定。但是,前述案例中,法院的判决已经超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76.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的,合议庭其他成员也不宜介入审前准备程序。 美国早期审前准备程序实行完全的当事人主义,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阻挠诉讼进程,造成诉讼迟延及诉讼费用上升,为此美国 变地恢复到原始状态,案件判决只能以法律事实为依据。客观事实具备唯一性,而法律事实则是不断变化的,随着证据及主审法官判断的变化而变化。199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95.html -
了解详情
是有争论的,那么立法机关有权作出自己的判决,而且就立法机关已经决定的问题来说,法官们个人的观点不应当取代立法机关的判断。对霍姆斯来说,标准就是:理性 的忠实阅读并发现原初意图,现代方法则倾向于从宪法文本和其意图中寻找依据来证明法官自己的意图,倾向于自由地解读宪法。[26]马歇尔在麦卡洛诉马里兰州案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38.html -
了解详情
某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8万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作出终审裁定,撤销本案一审有关赔偿受害人8万元的判决,驳回了受害人要求强奸罪犯赔偿其精神 的运动[24]。美国着名学者博登海默也曾指出:既然法官的主要职责是裁定根植于昔日的纠纷,那么一般而言,我们就不能把那种建立未来法律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9.html -
了解详情
刘立春:《陕西神木法官状告煤矿讨要千万元分红获胜诉》,《中国商报》2010年5月23日。 [4]参见《张继峰:一个法官的自我举报》,//cd.qq.com/a/20100531/002207.htm, 2010-12-09。 [5]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