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例制度。 我们认为,刑事司法判例是特定刑事司法机关创制的、旨在为以后出现的类似案件提供法律依据的、具有一定拘束力的判决、裁定。这一定义具有如下特点:(1) 自由裁量权过大,势必导致量刑不公。罪与刑的失衡是司法运作中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予以限制,就可能影响到刑法基本原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9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最终目并不仅仅在于追求胜诉的结果,还在于权利的最终实现。换言之,胜诉的判决能否得到实际执行,是当事人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多种因素 的诉因,法官的职责一般也不允许帮助当事人选择请求权或诉因,除非当事人只提出某项具体赔偿请求,而没有明确根据什么样的法律关系基础和法律依据。面临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7.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和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等。虽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法官的上述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上诉或申请再审,但这无疑会使民事诉讼 概括的方法明确规定:违反民诉法一般性原则或实质性手续的判决无效。如违反民诉法的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对审原则、公开原则和回避原则与直接言词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6.html -
了解详情
机制,迫使法院(官)过分关注甚至顾虑审判的社会效果,法官要缝合法律与社会之间的断裂面,合法的判决如果引起了社会的剧烈震动、造成了群体性上访等社会不 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我国民事检察实践来看,从1991至今,各地人民检察院依据宪法、民诉法的精神以及学理见解,单独提起了不少民事公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即确定性和个别正义(individualized justice)。前者主要通过正式规则实现,后者则通过法官的裁量活动来完成。{3}(P584)正如庞德所言:没有一个法制体系 处理很难让当事人真正信服。在后一种情形下,由上诉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提前介入并就程序裁量事项作出最终裁定,恐怕是一种不得不为也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6.html -
了解详情
商量的情况下,直接修改了判决书,将承办法官写好的判决理由和判决主文完全推翻,草拟了一个判决理由和判决主文完全相反的判决书,自己签完字后,直接送分管 的了解也限于承办法官的汇报以及卷宗资料。这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庭长主观性的介入,但是仍然剥夺了当事人表达意见的机会,因此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仍然是不充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9.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成员科处刑罚他的判决是对具体事实做出单纯的肯定或否定。 所以,在他看来法官是根本没有权力解释法律,法官唯一可做的是:依据法律之严格规定对 ,有悖于正义。 所以,法律就得在实施上具有伸缩性,因为他们将会遇到各不相同的局面。如果我们执行法律时一成不变,我们就要陷入进退维谷之中,有时侯会造成非常不公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6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真实目的,而不象现在这样,审判人员完全依赖于当事人提供事实以及法律依据就可以作出判决的简单化审判过程,因为有先例在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审判人员 单就所谓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这样的简单的法律问题而言,我国各地的法院不知道已经作出过多少结果各异的判决。法官这样的自由裁量权还小吗?!先例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85.html -
了解详情
从形式上排除非法口供,使其不能成为定案依据,但非法口供实质上已经通过庭前案卷移送预先进入法官的视线,使法官在对其他证据审查时按照非法口供的内容 不具有证据能力。{6}德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被告人享有沉默权、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并且德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决确立了警察讯问时违背告知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所做的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8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真实目的,而不象现在这样,审判人员完全依赖于当事人提供事实以及法律依据就可以作出判决的简单化审判过程,因为有先例在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审判人员 单就所谓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这样的简单的法律问题而言,我国各地的法院不知道已经作出过多少结果各异的判决。法官这样的自由裁量权还小吗?!先例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