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义务,有时可以体现出不作为人为一定义务行为的可能性。对于持有形式的犯罪行为,一定数量犯罪对象的存在,是确认持有的必要条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犯罪 两个方面共同表明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客观方面说明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诸事实特征,犯罪客体(犯罪对象)则说明行为指向的客体正是为法律所保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5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主观方面。 五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应当分为五个方面,即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的客体,危害社会的结果及其与危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的 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四个条文是我们构建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主要的法律基础。从以上四个条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刑法典实际上是仅从两个方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24.html -
了解详情
手段要有一种工具价值。刑罚的设计是通过剥夺罪犯的某种权利以达到惩罚的目的;被剥夺的权利作为犯罪行为的代价,往往等于甚至高于犯罪行为本身的危害,利用人价值取舍的心理 ②参见:[美]欧内斯特?温?丹?哈格,《维护死刑-一个实践的与道德的分析》,邱兴隆/译③参见:《中国法制史》(修订本),蒲坚主编,光明日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01.html -
了解详情
预计和意志,因此,主观支配性也是危害行为的属性之一。从刑法角度出发,对于一个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而言,对其要求对行为和结果有认识并不苛刻,而这也 中没有将损害结果纳入构成要件中明文规定。 由于该犯罪的成立不要求损害的实际发生和危险的客观存在,因此,将对此类行为的处罚提前,这正是这一原因,立法中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31.html -
了解详情
预计和意志,因此,主观支配性也是危害行为的属性之一。从刑法角度出发,对于一个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而言,对其要求对行为和结果有认识并不苛刻,而这也 中没有将损害结果纳入构成要件中明文规定。 由于该犯罪的成立不要求损害的实际发生和危险的客观存在,因此,将对此类行为的处罚提前,这正是这一原因,立法中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有助于认定犯罪的性质,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助于评价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正确裁量刑罚。[5] 犯罪客体果真有如此神效?故意杀人罪与故意 差异的存在,并不是避开行为人的行为直接进行的,相反是基于对客观行为的分析作出的判断,客观行为是第一性的,犯罪客体是第二性的。易言之,我们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有助于认定犯罪的性质,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助于评价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正确裁量刑罚。[5] 犯罪客体果真有如此神效?故意杀人罪与故意 差异的存在,并不是避开行为人的行为直接进行的,相反是基于对客观行为的分析作出的判断,客观行为是第一性的,犯罪客体是第二性的。易言之,我们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0.html -
了解详情
几个方面去综合性地加以考察: 1.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角度考察。刑法只能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动用刑罚手段进行规制。对于社会危害性 看,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具有不实施这种危害行为的伦理义务,行为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实施这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表明其具有反社会性,应当受到伦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1.html -
了解详情
几个方面去综合性地加以考察: 1.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角度考察。刑法只能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动用刑罚手段进行规制。对于社会危害性 看,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具有不实施这种危害行为的伦理义务,行为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实施这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表明其具有反社会性,应当受到伦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0.html -
了解详情
几个方面去综合性地加以考察: 1.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角度考察。刑法只能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动用刑罚手段进行规制。对于社会危害性 看,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具有不实施这种危害行为的伦理义务,行为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实施这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表明其具有反社会性,应当受到伦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