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并没有对逃跑进行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而且在实践中,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责任,并非均直接从事故现场逃跑,也有人是在将伤者送至 而实施的逃跑行为,可以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依法追责,是否将医院或遗弃场所作为事故发生地的延续并不影响司法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本案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5768.html -
了解详情
且郝某国已在某保险公司为肇事车辆投有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事故发生后,郝某国没有逃避责任的必要和动机。保险合同除具有合同的属性外,还承担着约定的 时立即抢救伤者并报警等。当事人采取上述措施后,经公安交管部门或其他方当事人同意离开事故现场的,因其不具有逃避承担法律责任和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不应被认定为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563.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3、如何保护交通事故现场?(非常重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 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看一个因为救人而没有保护现场的判例:广东的杜先生开车撞伤摩托车司机后,先将伤者送医,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201.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诉至泰兴市人民法院,在安检审理过程中,因被告一直未向交通事故受害人家属依法赔付,被害人未得到及时赔付,原告不得已向法院缴纳赔偿款43万元, 认定书中,并为认定其逃逸,被告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原告在驶离事故现场时对事故发生知情而故意离开并为此增加事故责任。因此,原告的行为不符合该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2963.html -
了解详情
,李某为了及时抢救郭某而没有保护现场导致责任无法认定,所以应当由林某和郭某承担同等责任。 [评析] 交通事故现场是反映交通事故发生前后过程的空间场所,这里 》第76条第1款第2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33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界定与《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一致,同一起交通事故,交警出示的行政处罚责任认定书和法院的判决可能并不相同。当事人该如何面对,行政 界定为逃逸,因其主观上是为保护自身人身安全而逃离现场,并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而如果看事故现场无人,肇事者畏罪逃走后,因悔改、他人劝说或迫于公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66.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与事故有关的空间场所。 1.原始现场 指没有遭到任何改变或破坏的现场。它能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和事故责任的鉴定提供 压践踏而模糊或消失。 ③自然影响:因下雨、下雪、刮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现场或物件上遗留下来的痕迹模糊不清或完全消失。 ④特殊情况:执行任务的消防、救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572.html -
了解详情
,头部被碾压当场死亡。由于事发现场没有监控,也没有目击证人,肇事者究竟是谁成谜。 案发后,交警部门通过调查取得事故现场附近的监控录像,发现从事故 也就是说参与共同危险行为人中有一部分人其行为事实上并未造成实际损害,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承担连带责任对其而言实属无辜。但是受害人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8265.html -
了解详情
于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三十内履行完毕。 评析 一、肇事人为救治车上人员离开事故现场后报警,第二天投案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一)从被告人是否履行救助义务分析。 现场与主动投案两个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如果肇事人逃离现场后没有立即投案,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投案,则说明肇事人的逃离与投案分属两个独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85.html -
了解详情
于 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三十内履行完毕。 评析 一、肇事人为救治车上人员离开事故现场后报警,第二天投案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一) 从被告人是否履行救助义务分析 现场 与主动投案两个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如果肇事人逃离现场后没有立即投案,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投案,则说明肇事人的逃离与投案分属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