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强制执行力,只能靠当事人自觉履行。仲裁程序是一裁终局,并且仲裁庭制作的调解书或裁决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申请有关法院强制 “制成品”甚至有可能并不是完全由“原材料”制成的。当法官被欺骗时,本来不是案件事实的东西可能也成了作为判决依据的“事实”。[31]即使发挥了什么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6.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的,也不符现代法治精神。主要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1、这种监督使法院的权威受到挑战。法官的判决即使在生效后还有可能被推翻,使得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 进行之中,检察官不能以任何理由纠正法官的行为,即使法官的行为违法,也只能作为今后抗诉的依据。因为法官必须树立在审判活动中的权威,使得当事人各方都绝对服从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78.html -
了解详情
权限伸缩性无限扩大我国诉讼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虽有再审程序随后监督,但再审程序的不确定性和非正常程序性使启动再审程序扑朔迷离,难以发挥对上诉审有效监督之功效。绝大部分 裁量权不受控制,指南出台后,法官必须在指南规定的幅度内量刑。上诉法官审查时,其依据则是初审法官的判决是否正确地使用了量刑指南,如果初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比如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依据法院的判决和政府的行政指令等发生的物权变动、依据继承发生的物权变动等,法理上的看法也趋于统一, 我国立法机关 令房屋归第二个人所有,但第二个买受人应当给第一个买受人返还一半的房屋价款。法官的判决做出后,两个人都不服。第一个买受人认为,我已经给了出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94.html -
了解详情
圭臬。从奥斯汀开始,法理学就是靠规范主义走上了独立。直到现代,传统的法律客观主义观念漏洞百出时,德沃金仍试图将法律决定论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将原理、政策 的熟人社会中担任无以替代的要职。 第三,法官的判决也糅合进了一定的经济考量。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将人看成效用最大化者,他会依据自身的目的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03.html -
了解详情
包含的事实、对于侦查对象事实、逮捕条件、起诉和不起诉条件所包含的事实、法院进行裁决所依据的事实,都必须通过感官感知、理性判断加以认识,然后才能就推进、 还需要履行说服责任吗?如果是这样,证明责任承担者又通过什么机制作用达到说服效果呢?法官的判决通常要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它是通过证据对一定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1.html -
了解详情
都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判决能够被认为是具有正当性的?进一步,判决的正当性是否直接由判决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的正确性所决定?因为,从学术界对 是真正的“说理”,就在于它往往并没有把真正影响判决结果的法官个人化活动展示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争论法官的判决活动是否是一种“说理”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0.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依据的思维定势,在实践中以宪法作为定案依据的判决十分罕见[④].然而,宪法司法化作为世界性的惯例,对此,我们没有必要故步自封。我们认为,在我国确立宪法司法化主要是 条文的意义也正在于,它为法官的判决提供立场上的支持,或者说是给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一种法理上的承认与论证。例如,在本案中对于原告齐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8.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可预测性几乎成了天方夜谭,因而很少有人还要坚持那种法官等于法律拟人化的僵硬公式。在判决的做出过程中,法官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支配作用。关键词:法官的 对法官赋予的审判权力而言,法律是判案裁处的根本,是权力行使的依据。离开了法律要旨,就不能正确行使法官的审判权,不能正常地处断案件。因此,法官要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6.html -
了解详情
体制被概括为 行政主导制.〔1 〕但事实上香港本地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香港法官的选任依据是 《基本法》第 92 条和第 88 条规定的 政策的效果.〔7 〕吴嘉玲案和庄丰源案就是典型的例子.尽管香港法院的判决竭力彰显了保障人权的立场,但香港既有的权力架构似乎也难以有效担当司法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0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