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除极个别情况外,几乎当事人提出的所有主张都需要证明。这些个别情况包括: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7] 刘天兴,戚庚生。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J].法学天地,1997,(2):6-9. [8] 梁慧星。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98.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他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已被证实,并禁止再就此问题进行反驳和抗辩;驳回诉讼或缺席判决;判处藐视法庭罪等。在此,当事人对是否交换于自己不利的证据,显然 使举证过程有利于明确案件争议焦点。 5、审前准备法官可以适当主动帮助缺乏能力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当事人能力有强弱之分,如果审前准备法官不在进行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解释为两种情形:(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 负举证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承担,举证责任分担。笔者认为,当事人主张更多的受诉讼法调整,是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要求对方应为的某种义务;而案件事实更多的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有学者建议从诉讼法中删除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5](P. 231) 事实上,针对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主张,相对方当事人可以提出反驳(或者称为反主张)。如何认识 指对待证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材料,反证则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以证据证明相反事实存在的证据材料。[9](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注,这里体现了从国家权力至上到个人权利优先,最后到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并重的政治理念变迁。这提醒我们,一种缺席判决制度,只有符合了其置身其中的时代 机制相适应,国外民事诉讼法一般设置证据开示制度和证据失权制度,以防止辩论过程中的突然袭击。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事实或证据只有在合理期间送达对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47.html -
了解详情
、规 范性和可操作性,还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如何 完善举证制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举证制度, 的准备。如允许 于法庭辩论结束前或合议庭评议前提出证据,往往使一方当事人对新证据无从准备,丧失了 进行辩论的机会。最高法院1998年6月《关于民事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42.html -
了解详情
。 2对法官: 法官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中立于当事人双方,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和案件事实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影响当事人利益的决定,因此法官也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 依其学识经验,斟酌其他各种情形,凭其内心之确信,确认一方主张及证据为真实而言。在一方当事人提出相当证据证明其主张真实,他方仅空言否认,或并无相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1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满足于形式真实,是由于辩论主义束缚了法官的手脚,法院只能审理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只能就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对事实作出认定。苏维埃民事诉讼虽然也实行辩论 ,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完全达到客观真实。 [31]即使由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费用也是由申请调查的一方当事人预交。 [32][美]苏本等:《美国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7.html -
了解详情
过错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等严格责任中。但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特殊侵权案件越来越多,在具体适用中存在一些误解,主要是将举证责任全部 责任的转换,可以帮助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举证责任的转换是以一方当事人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为前提。不理解这一前提就容易将举证责任分配与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24.html -
了解详情
,往往存在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却客观上存在着无力提供证据证明为实现其请求能够满足法律规范要求的法律要件事实。在此情况下,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无法承担举证责任 细化,同时增加了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和医疗行为两类侵权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规定》第四条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