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了法律、法规或规章汇编。自此法规清理便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行政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文件之初,开始重视避免与上位阶规范的矛盾冲突,以及 抗诉案在浙江审结"。 ⑥参见1992年9月2日《法制日报》"加拿大教授谈中国行政诉讼法"。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41.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乃至整个法学发展中具有开创中国民主、法治新局面的里程碑式意义。台湾地区行政诉讼法指出其目的为:“行政诉讼以保障人民权益、确保国家行政权之合法行使,增进 更广泛抽象之集团利益提起行政诉讼。这也是一大突破,也有利于更好地监督行政机关合法行使职权。相形之下大陆行政诉讼适格原告条件过于苛刻。正如韦德所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0.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公民息息相关的, 冷漠的态度损害的不是别人的利益, 恰恰是自己的利益。行政诉讼法应该从立法的角度提高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与保护, 这样也有利于民众提高自觉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例如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 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旧法中关于罚款数额的低标准与滞后性, 更使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5350.html -
了解详情
羁押性, 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是解决执行难重要的制度设计。 此外,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还延长了起诉期限, 对简易程序、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诉讼权利 程序公正和规范执法的要求提高 程序公正又被称作看得见的公正。就行政执法而言, 程序公正即办案流程、办案期限、调查取证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5349.html -
了解详情
落实立案登记制度,既要保障当事人合法诉权,又要保证起诉符合法律规定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立案登记制,大力破除“立案难”制度壁垒。实行 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二是,明确应当出庭应诉的情形,促进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即,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888.html -
了解详情
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将全部案卷一并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由行政审判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未上诉的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 :行政诉讼中同时存在两个倾向,一是“申诉难”,二是“申诉乱”。新行政诉讼法实行再审事由法定化,明确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可以有效解决“申诉难”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831.html -
了解详情
相应审查,也就是说,从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角度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前置行政行为符合证据三性原则,则应当认定拆迁许可证本身没有违法。但是在判决方式上 ,国务院部门规章不具备许可设定权。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710.html -
了解详情
了,那么秋后算帐往往是官发泄它怨恨的常规作法,这种观念影响至今不衰。在《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后不久,高兴一阵子,痛苦一辈子、法院保护你一阵子,我能管你 的例证。 这样的情形当然应当加以禁绝,否则实效性权利保护标准将无法加以落实。《行政监察法》第47条规定: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或者监察人员进行报复陷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1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1999年的司法解释扩张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结的行政案件数量,以及行政诉讼对解决社会矛盾和行政性法律争端的作用并未如所期待的 公共利益的客观诉讼案件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有客观需要的。 如果我国《行政诉讼法》能够同时容纳主观诉讼和客观诉讼,那么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表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994.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宪政体制。[11]并不是宪法第89条所规定的事项,都能制定行政法规,它必须以不涉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有立法权为前提。[12]更重要 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78页。 [5]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508页。 [6]人民法院依照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3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