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4期。 ④尽管此种例外或者说违法是现实存在的,例如,刑法第157条明确规定,刑法第277条的罪名是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但是,这一立法 2003年第4期。 [ 3 ] 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 4 ] 陈兴良:盗窃罪研究,载陈兴良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即受贿罪)区别开来。⑶这种情况影响了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为了准确地适用刑法分则的罪名,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筹备召开第三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 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进行解释。 ⑼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的若干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7年第3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23.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该条款规定是8种犯罪行为。理由: 第一, 符合罪名确定。我国刑法中的罪名只有极少数是立法罪名, 如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等, 其他则是需要司法机关 行为定为制造毒品罪。因此, 贩卖毒品犯罪行为不能涵盖走私、运输和制造毒品的犯罪行为。如果硬要将贩卖毒品犯罪行为解释为包括走私、运输和制造毒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73.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可分为两种: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刑法上的罪名概念之间不存在同一关系的情况,而存在不相容关系的罪名在适用法条时不存在竞合关系。 法律竞合与不罚之前后行为[J].台大法学论丛 1993(2).[13] 柯耀程.刑法竞合论[M].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000,第105页.[14] 汤火箭.想象竞合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6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即受贿罪)区别开来。⑶这种情况影响了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为了准确地适用刑法分则的罪名,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筹备召开第三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 第11-12页。 ⑶《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6年第1期,第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52.html -
了解详情
至少从分则的条文中,无法直接从字面上看到某罪的罪名。这是立法技术上造成的一个问题,我国刑法分则的结构形式,一般都是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罪状, 物质都是故意行为,在这些行为前直接加上过失二字,行为与主观不一致。但是这些罪名在多年司法实践中已约定俗成,容易理解,实际运用并不会发生歧义,故没必要变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7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确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而《刑法》第385条的罪名仍然是受贿罪。这就带来形式逻辑上的矛盾:这两个罪名之间是什么关系?单纯从形式逻辑的 ,第314页。 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第十条实际上分别提出了通过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罪和离职受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8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即受贿罪)区别开来。[3]这种情况影响了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为了准确地适用刑法分则的罪名,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筹备召开第三次全国刑事审判 11-12页。 [3]《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6年第1期,第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即受贿罪)区别开来。 [3]这种情况影响了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为了准确地适用刑法分则的罪名,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筹备召开第三次全国刑事审判 。为了慎重起见,这个《初步意见》并没有提交最高人民法院于1981年在石家庄市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因而没有出台。 (二)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7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聚众扰乱行为侵害了公共场所秩序这一客体,则成立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如果行为人的聚众扰乱行为侵害了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这两个客体,则成立聚众扰乱公共场秩序 这四项中有两项以上选择时,则可称为复合式选择,如刑法第127 条第1 款的罪名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该罪名中有行为种类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