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法庭在处理民事纠纷时都不只是进行教谕的调停。 中国法的逻辑体系支撑的法律推理模式,无论在清代还是当代,都是基于强调调解的官方表达与有规律地 公开的正卷和不对外公开的副卷,正卷中有对当事人及其亲属和邻居的询问笔录,以及法庭调查记录和法庭主持的会谈纪录;副卷则包含一些对当事人不公开的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68.html -
了解详情
了诉讼时代,这一时期的特征就是将民事诉讼机制上升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以人民调解为主要方式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逐步萎缩和边缘化。进入21世纪后 ,提出和解方案,供当事人协商讨论。第四,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予以笔录认可。第五,健全对法官调解行为的监督机制。 (三)限制对案件的部分调解 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08.html -
了解详情
到庭,调解达成协议即时结清的,应记入调解笔录;调解分期分批付款的,应当制作调解文书,分别送达给双方当事人;调解不成的,转入正常审判程序。 2、召开准备庭 庭审工作效率,起到促进当事人之间纠纷、矛盾化解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讲求服务于庭审这一原则。 3、把握程序公正原则。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74.html -
了解详情
到庭,调解达成协议即时结清的,应记入调解笔录;调解分期分批付款的,应当制作调解文书,分别送达给双方当事人;调解不成的,转入正常审判程序。2、召开准备庭 提高庭审工作效率,以促进当事人之间纠纷与矛盾得到化解。因此,必须做到服务于庭审这一原则。3、把握程序公正原则。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部分,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5.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某些特定民事纠纷或经济纠纷或劳动纠纷等进行的调解,这些都是诉讼外调解。 (4) 仲裁调解。即仲裁机构对受理的仲裁案件进行 (四) 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8.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前者为必须存在裁判权,如让法院来审判裁决的诉讼物,必须是可以提交法院处理的民事纠纷或矛盾;后者则要求必须适法,不适法之诉,不能提起。此外,诉讼关系的 规定的要求为之。在言词辩论之外,以言词代书状者,则应由法院书记官作出笔录,并由书记官签字。在对书状之送达、诉讼程序之停止情况作出概述之后,作者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1.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调解也是目前我国法院运用最多的一种处理民事纠纷的结案方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现行调解制度 程序的启动应规定由当事人自动申请,法院才进行调解。再次,关于调解的效力,调解协议经当事人双方签字,记入法院笔录后,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0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调解设立的目的就是在不伤双方当事人和气的基础上解决民事纠纷,而将查清事实作为调解适用的必要条件,会在无形中强迫当事人去举证、质证来证明案件事实,这与其 法院调解的法律监督机制。一是加大对调解程序上的监督,可以对调解具体操作程序加以规定,如调解公开,调解应制作全程笔录等; 二是在实体法上的监督,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827.html -
了解详情
建国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法院处理民事纠纷贯彻“调解型”审判模式。具体而言,从案件受理到审理前的材料送达、调查取证,从开庭审理到法律文书的执行 首次规定了执行和解的“三要件”,即“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执行员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及“交由双方签名或盖章”。经相关司法解释的补充,执行和解被列为终结执行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135.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人和其监护人为共同被告。 第六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为当事人。 第六十九条 对 当事人同时到庭并径行开庭审理的,可以当场口头委托诉讼代理人,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四、证据 第九十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7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