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司法中,似将学说中的通说作为法理引入判决依据之中。[3]我国大陆地区的民事审判实务界,对于学说在判决中的直接援用则持否定态度,但由于我国 (见办案手记1)、同情心(见办案手记4)都可能影响判决的结果(此当另撰文予以探讨)。在法官的判决进程中,诸神共舞势必难免。 【作者简介】 黄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04.html -
了解详情
于案件的具体事实情境[12](P51)。尽管大陆法国家经常没有法院判决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依据,但先例却在多数情况下为下级法院甚至最高法院所自觉遵守。 无强制约束力的 判例的判决,上级法院很可能改判。法官不愿冒判决被上诉审撤销的风险。在文官制司法传统的大陆法国家,倘若法官的判决过多地被撤销或改判,其晋升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0.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是一个需要法官依据事实和法律,凭借智慧、理性和良知等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 为了保障司法的公开、公正,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规范法官的认证活动 确信的理论有了一些诉讼程序上的坚定性、严整性和逻辑性,使法官的判决受到一定的监督,因此对于法官的无限裁量权设定一定的范围。[30]自由心证制度赋予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2.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限伸缩性无限扩大 我国诉讼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虽有再审程序随后监督,但再审程序的不确定性和非正常程序性使启动再审程序扑朔迷离,难以发挥对上诉审有效监督之功效。绝大部分 裁量权不受控制,指南出台后,法官必须在指南规定的幅度内量刑。上诉法官审查时,其依据则是初审法官的判决是否正确地使用了量刑指南,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2.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对拟将适用实体法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实体法的规定分配举证责任可以说是法官的一项基本功,法官在诉讼中,一般都能自觉地依此方法对举证责任做出 的生效裁判,也不能当然地作为处理夫妻内部财产纠纷的判决依据,主张夫或妻一方的对外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当事人仍负有证明该项债务确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19.html -
了解详情
了极端,它主张通过对法官的行为预测而不是根据法律规则预测法律是什么[ 5 ]。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弗兰克( JeromeFrank)大胆地声称:传统法学对法律确定性的相信只不过是一种恋父情结,法官的判决是跟着感觉走! [ 6 ]批判法学进一步发扬光大了现实主义法学的观点,它将批判的矛头由法官个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6.html -
了解详情
,亦即期日迟误事实,可以找出对缺席人全面不利的判决依据,允许采取判决的方法停止程序(亦即缺席人败诉判决)。{2}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学者陈计男认为, 判决主义的本质 综上,在大陆法系国家,缺席判决主义就是法官依据出庭人的申请,根据缺席之事实而直接作出缺席人败诉的判决。在英美法系国家,不应诉判决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4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是什么[5]。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弗兰克(Jerome Frank)大胆地声称:传统法学对法律确定性的相信只不过是一种恋父情结,法官的判决是跟着感觉走![6]批判 都可以理解与解释《刑法》,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及辩护人依其对《刑法》的理解与解释进行辩护,公诉机关在其追诉活动过程中当然离不开对《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72.html -
了解详情
将会受到怀疑,因为司法的意识形态要求法官的判决只能遵循法律,经济学的原则可以成为立法的依据,但通常情况下却不能被法官直接援引。如果法律坚定不移 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92-108页。 [15] 参见桑本谦:《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2页。 [16] 参见波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92.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的自由派倾向,对1953-1992年期间最高法院法官的判决意见进行定量研究,得出基本相似的结论:虽然多数法官没有表现出他们受公众意见影响,但有相当数量的 仍然可能存在分歧,对社会共识是否足以证明法官的立场也有一个时机把握的问题。社会共识标准的提出使法律判断有了相对客观的依据,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法官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