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产生具有两个重要的隐喻:一是土地的分裂,二是个人主 义。这两个隐喻是我们正确理解大陆法系所有权的根本出发点。它能正确解译当今民法 (servitus)和用益物权(ususfructus)产生的结果。[5]彼德罗。彭梵得也认为, 作为对物的最高权利的proprietas(所有权)产生于帝国晚期,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29.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个人三类主体,以及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和公民权利的驱动力分野。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只有国家和个人的二元结构,个人权利要抗衡强大的国家权力实在是太难了,因此必需要培养 (转引自湛中乐、李凤英《论高等学校之法律地位》,载于2001年5月《行政法论丛》)如果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至少在教学上构成行政管理关系,那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50.html -
了解详情
即是善,凡在信仰上证明本身是善的东西,并且因为某些明确的和可指定的理由也是善的东西,我们就管它叫做真的。〔5〕简单地说,只要是对生活有益 商品经济一旦在整个社会得以确立,便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对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商人阶层的特殊地位已逐渐弱化,相反,民法作为商品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3.html -
了解详情
当然,我们认为在程序设计上可以采取一些技巧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5)告知的程序和方式。我们认为,告知的前提必须是在庭审完合议庭合议后进行,但只能告知当事人法律 人有效;大多数人认为,在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之一人或几个人的诉讼行为,在对全体有利的情况下,对全体共同诉讼人有效,在对全体共同诉讼人不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7.html -
了解详情
时,弱势者仍在为积累原始的经济利益而努力。在周期性、局部的社会失范状态下,我们无法避免弱势者出于利己主义而追求个人利益,而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较2000年增长了58%。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19.5%,2002年止,全世界已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引自www.chinaid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75.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典》而轻视《法国民法典》现象更加变本加厉。 那么,对于一部经历了200年风风雨雨的法典,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它呢?本文试图将《法国民法典》置于历史大背景 的发生系因意外事故、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归因于其个人的外在原因造成的,否则他就必须对该损害负赔偿责任。[38]1991年3月29日,最高法院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75.html -
了解详情
在社会化理论中重新构筑;在国家-个人的框架中,需要嵌入一个社会的视角。当然,这一结论并非新鲜,甚或已为学者们老生常谈。不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财产的价值观,并 波德:《美国法律基础解读》,李燕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55页。 [5]【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34.html -
了解详情
也基于重大疾病险、机动车辆险、意外人身险等保险品种的大多数开发目的和功能设计(即为满足投保人个人的消费需要,具有消费品的性质)而逐渐得到认可。有学者就指出: 对称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不完备合同理论等。因此,在资本市场上,我们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无需完全摒弃既有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理论与制度,代之以金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87.html -
了解详情
噶学派的崛起,使得古希腊权利理论发生了某些变化。尽管斯多噶学派依然认为个人的概念应当从城邦甚至整个人类的角度来看待,但是,即使是在关注个人所具有的共性的 的财产和生命时,权利人可以主张法律救济。 在哲学和法学大师们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权利与意志之关系的诸多阐释。例如在康德理论中,权利被认为是意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37.html -
了解详情
空间的人机分离性,对于在网上发布危害国家安全和侵害公民人格权益的当事人我们很难追查,所以同时应赋予网络服务商一般审查义务,一旦发现或是经人通知,应立即采取 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互联网与人格权的保护 互联网的发展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网络侵害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