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法律拘束力,故不能作为裁判依据来援引,但作为判决理由加以援引,却是值得认真对待的。裁判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法官的说理论证。如果运用指导性案例强化法官的 》,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77页。 [6]陈林林:《裁判的进路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7]于同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496.html -
了解详情
发回初审,初审法官的重新审理结果不得与复核庭的裁定相悖。对于经重审仍然无法查明事实,且该事实对定罪、量刑关系重大的,应当由重审法院依据证明分配规则宣告 ,上诉法院将无法对此进行有效审查。与此类似,上诉审的判决也需要满足判决说理的要求,特别是当上诉法官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法律适用有误时,必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504.html -
了解详情
目录。最高法院认为驱逐是一项非常严重的行为,不能仅依据司法外和解合同而作出。和解合同签订于法官的控制之外,大审法院院长实施的非对审而简单的审查不足以审查 不是一个裁判,而是一个合同。最高法院在2011年5月26日的一项判决中,认定法官的审查只涉及合同的性质和它是否抵触公序良俗原则。因此,只要和解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046.html -
了解详情
的界限,那就是郑重其事地对待宪法文本,或者在最低限度上,将宪法当作一面整肃衣冠的镜子。毕竟,看穿了宪法,也就消解了宪法。 镜子这个隐喻,表明宪法还是能够引导 寻求确定性的法律解释、基于不完美的法律作出完美的司法判决,向来被视为是一门艺术。这可以追溯至柯克法官的一段名言:诉讼不是依据自然理性裁决的,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6.html -
了解详情
善意要件证明责任分配的依据呢? [74] 最后,中国法院的司法实践告诉我们,证明善意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说以上分析只是理论上的假说,那么中国法官的实践则为这种 一种证明责任分配方案,实际上很难准确判断。这里的归纳是笔者细读三份判决文本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法官的表达方式和论理逻辑尤其受到了重点关注。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9.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美国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重新审理一般限于受害当事人基于一定的理由在陪审团作出的裁决或法官作出的判决被登记后之 10 日内提出重新审理动议(motion for new 三种上诉中,如果控诉、上告或抗告有依据,一审判决将被撤销,并且由控诉审法院作出自己的判决,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案件才会被发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917.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队伍时,一定会非常地失望。因为荷兰并没有完全建立法官的职业化(career judge)。按照荷兰法律的规定,法官的任命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公民在法学 决定违反了宪法修正案,其依然有效,直到相关法律规范被修改为止。如果依据这两个条款的规定,法院的判决似乎只对案件当事人有效,但问题在于,荷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63.html -
了解详情
息讼不应该成为目标。当然可能打官司到最后大家都服了,这是最好的。但是双方服不服这不是法官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首先是司法有没有终局性?如果 资料删除了。这就是操纵民意。 如果是一般的民意不能作为判决依据,那么我国的民意就更不能作为判决依据。因为我国没有民意调查机构,而西方还有盖洛普调查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718.html -
了解详情
世界的行事方式和价值观念相脱离, 呈现出所谓 抽离化的面相。[3]法官依据严格的裁判规则作出的判决, 似乎成为生活世界普通公众看不懂和不能理解的 效果的统一。 该案发生时正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公布实施不久,经媒体报道、渲染后,引起了全国民众、媒体与学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504.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本质和意义,也有碍于涉外民事裁判中法官正确地运用定性来进行法律选择,从而作出一个合理和有说服力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法律化都离不开价值判断,辩证法律推理中更是以法官的价值判断为依据。[18] 结合涉外民事法律适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识别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对同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