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故意杀人罪,无法反映行为对财产法益的侵害,明显评价不足;(2)抢劫杀人未遂实为加重抢劫罪未遂,法定刑基准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罪刑 但特例立法必然会提高法定刑上限,带动整个刑罚幅度上涨和趋重,导致多数普通案件的行为人负担超过其罪责的过量刑罚,造成个案合理而多数罪案不合理,特例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0.html -
了解详情
讲,哪怕最轻微的暴力行为都要比胁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前者定性为抢劫,而后者不定为抢劫,没有道理。 4 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如果承认暴力程度下限的存在 携带凶器抢夺,较之一般的抢夺罪,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这类犯罪案件为数不少,有时的确难以区分行为人携带的凶器是否对被害人构成了胁迫(2)这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9.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 缺陷; 紧迫性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 ,其含义不明的状态也一直成为特殊防卫权司法适用的障碍。如何理解行凶,直接关系到防卫行为的定性,关系到特殊防卫权的行使。 学界对行凶的含义探讨综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31.html -
了解详情
,哪怕最轻微的暴力行为都要比胁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前者定性为抢劫,而后者不定为抢劫,没有道理。4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如果承认暴力程度下限的存在 携带凶器抢夺,较之一般的抢夺罪,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这类犯罪案件为数不少,有时的确难以区分行为人携带的凶器是否对被害人构成了胁迫(2)———这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4.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争论很厉害,其关注的焦点是对这个“冒充”如何解释?一个问题是当一个真的军警去抢劫时,是不是算抢劫最的这个加重情节?更进一步,当一个真的军警和 的”暴力“限定为使用凶器所实施的暴力。(4) 在张明楷看来,法律内容的确定性固然重要,但是法律需要解释本身恰恰证明就是因为法律具有不确定性,而法律解释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2.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刑法学界不仅存在很大争议,而且也显得很凌乱。 那么,到底应当如何理解合宪性解释?合宪性解释是否属于具体的刑法解释方法?在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是否 域中的刑法适用解释[J].中国法学,2004,(3):128.还有学者指出,从安定性优先,兼顾妥当性的刑法解释方法的价值目标出发,也应当建立文义解释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985.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以及对滥用防卫权尤其是其中的特别防卫权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即结合旋某故意杀人案[2]及其争议问题 立法所提示的两个形式差异进行分析: 犯罪的特定性,表现在特别防卫权只能针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05.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以及对滥用防卫权尤其是其中的特别防卫权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即结合旋某故意杀人案[2]及其争议问题 立法所提示的两个形式差异进行分析: 犯罪的特定性,表现在特别防卫权只能针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04.html -
了解详情
文探讨。 三是醉驾行为的定性。在《刑法修正案(八)》设立危险驾驶罪前,如何处理醉驾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案件,成为司法机关需要面对的问题。 的补充。例如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其行为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对被害人采取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人处于不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683.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限制解释,相反,形式解释更像一种限制解释{16}。 (三)字面含义 如何理解法条字面的含义,二者存在争论。 实质解释论者批判形式解释仅从字面语义出发, ,真军警人员实施抢劫犯罪的案件,应该比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案件更容易侦破,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即使刑罚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