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2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生产、作业,有安全隐患,经 致人死亡的规定。因此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不符合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更为适宜。写在之后:一起车祸再一次拷问我们现行的高校校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29.html -
了解详情
,负事故主要责任,李某负事故次要责任。上述事实有多位目击证人证言、公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及事故检验鉴定和现场勘查图、医疗机构死因证明等。 本案在法律适用上 (唯一性而非阶段性),将肇事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两个加重情节,在此基础上定罪量刑。 根据这一分析,笔者认为,孙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98.html -
了解详情
使被害人丧失抢救机会的情形,由于被害人身负重伤,无法自救,其生命安全完全依赖于交通肇事者的保护和救护,被害人对行为人形成排他性的依赖关系,又由于被害人被抛弃在 支持这一点(注:我国刑法第133条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以交通肇事罪(而不是以较重的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理的规定实际上否认构成犯罪之先行行为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1.html -
了解详情
。[4]据此,刑法理论界对此《解释》所确立的指使逃逸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的规定,存有支持与反对的意见: 一、支持者认为,《解释》第5条第1款己表明 ,将交通肇事后的指使逃逸行为规定为交通肇事罪是司法权对立法权的僧越。指使逃逸行为发生在交通肇事之后,尽管发生致人死亡的严重结果,但逃逸行为属于罪后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4.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就不局限于救助伤者,在没有伤者的情况下(如被害人当场死亡),肇事者只要成立了交通肇事罪而违反第70条规定的义务的,也应处以3-7年的有期徒刑 博士学位论文,第137页。 [30]例如,德国在判断过失先前行为加故意不作为致人死亡的问题上,认为过失致死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之间为补充关系,行为人最终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04.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刑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2000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施行后,仍有对此 间接故意杀人定罪处罚;二是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而在量刑幅度上一是以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处罚,二是以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笔者以为上述规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946.html -
了解详情
死亡1人以上且负事故全部、主要责任,或者死亡3人以上且负事故同等以上责任的,成立交通肇事罪。 (5)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具备因果关系要件。 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损害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53.html -
了解详情
加重犯,而不是结果加重犯,更不是独立的罪名。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必须以交通肇事罪的成立为前提,必须是逃逸行为而不是故意杀人行为,而且在逃逸行为和 后的逃逸行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未能全面地概括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含义。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交通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45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构成危害性较大的交通肇事罪,却仍然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这一结论对于曾经构成危害性较小的危险驾驶罪的犯罪 的严厉处分。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构成的是造成致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实害结果的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交通肇事罪,却仍然可以继续从事律师、司法鉴定和新闻采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808.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搭乘车辆的乘客;第三,本案案发时,车辆处于休止状态,而非行驶状态。 一、交通肇事罪必需发生在实行公共交通治理的范围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 交通运输治理法规,导致打开的车门与同向行驶的骑车人发生碰撞,并致人死亡,符合交通肇事罪主客观方面的要件。假如本案不是发生在小区门口,而是发生在小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1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