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否定帮助犯与教唆犯的独立性的观点是没有理论依据的。行为共同说所要求的犯罪故意相比而言是一种“弱势”的主观联系。它只要求共同行为人对于共同的犯罪行为有认识 承认共同故意犯罪,因此片面共犯人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片面共犯人通过自己的加功行为而希望或放任正犯的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7.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仅指交通运输部门。“主管人员”是指能对汽车司机发号施令的单位领导人员,包括直接领导汽车司机的班、组长。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未把乘车人列入教唆人的范围 他对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险听之任之,漠不关心,采取放任态度,其主观上的罪过显然属于间接故意,这与交通肇事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的理论是不相符合的。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4.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而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概念本身则缺乏概括的界定。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直接涉及恐怖行为的第4016号决议,该决议首次明确将恐怖主义犯罪视为“所有恐怖主义行为 )将下述行为定为犯罪:本国国民或在本国领土内,以任何手段直接间接和故意提供或筹集资金,意图将这些资金用于恐怖主义行为或知晓资金将用于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5.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应对犯罪人适用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改判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在审理故意杀人案件时,要严格区分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虽然都是故意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否则,将会扩大打击面,有违立法本意。 关于故意伤害造成“严重残疾”的标准,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加以规定,在一定的时期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1.html -
了解详情
先行行为。[3] 笔者认为,对于犯罪行为能否成为先行行为应当区别对待。首先,在故意犯罪中,由于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正是行为人所追求的或者是行为人为追求其他结果 个行为,即基于过失的交通肇事的作为行为、间接故意心态支配下的不救助他人的故意杀人行为以及出于直接故意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作为行为,对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0.html -
了解详情
学说理由进行展开论述,甚至存在行为人应当构成明知无危险控制能力而放任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的误解,故本文拟就超越承担过失与责任主义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的问题, 的注意规则的行为与刑法上的犯罪行为混为一谈。例如,交通肇事罪的犯罪行为是直接导致肇事结果的交通肇事行为,并非各种违反交通安全规则的行为,违反交通安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189.html -
了解详情
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 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261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这也印证了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合理资金需求,只要行为人在客观上直接或间接向公众筹集资金,就认为是非法吸收或变相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这一规定 理由;第二,世界各国理论对于被害人过错的研究都持谨慎态度,一般仅限于被害人具有故意或过失,并且要达到足以引起行为人实施犯罪的程度,其范围限于违反法律法规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976.html -
了解详情
新闻报道引发名誉侵权纠纷的司法审理实践中,虽然法官一般不会刻意对间接故意、直接故意侵权行为加以辨别,但只要媒体机构或记者能够举证,表明对企业问题 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有关条款,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如下:在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7361.html -
了解详情
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 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6576.html -
了解详情